[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的挡泥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6080.6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0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小原健史;遊座嘉秀;佐佐木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15/00 | 分类号: | B62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黄纶伟;欧阳柳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车辆 部件 | ||
提供能够抑制重量增加并且使刚性提高的鞍乘型车辆的挡泥部件。在覆盖后轮WR的上方的鞍乘型车辆的挡泥部件(30)中,用纤维增强树脂构成作为挡泥部件的后挡泥板(30),在后挡泥板(30)中与后轮(WR)对置的面上设置树脂制的加强肋(50)。将后挡泥板(30)形成为由车体安装部(31)和长条延伸部(32)构成的长条形状,车体安装部(31)设置于车体前方侧,长条延伸部(32)从该车体安装部(31)向车体后方侧延伸。长条延伸部(32)具有顶板(33)和从该顶板(33)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向斜下方延伸的侧板(34)。加强肋(50)包括:纵肋(61、62),其从车体安装部(31)延伸到长条延伸部(32)的车体前后方向中央;以及横肋(51、52、53、54),其与纵肋(61、62)形成格子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的挡泥部件,特别涉及配置在车轮的上方来阻挡泥等扬起的鞍乘型车辆的挡泥部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研究在配置于鞍乘型车辆的车轮上方的挡泥部件中提高施加有外力时的耐变形性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挡泥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两端部形成向车体侧开口的袋状的收纳部,向该收纳部插入从车体侧延伸的车架部件,由此提高挡泥部件的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245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挡泥部件中,为了形成袋状的收纳部,存在挡泥部件增大并且重量增加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能够抑制重量增加同时使刚性提高的鞍乘型车辆的挡泥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鞍乘型车辆的挡泥部件(30),其覆盖车轮(WR)的上方,所述鞍乘型车辆的挡泥部件(30)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挡泥部件(30)由纤维增强树脂构成,在所述挡泥部件(30)中与所述车轮(WR)对置的面上设置有树脂制的加强肋(50)。
此外,第二特征在于,所述挡泥部件(30)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为长条形状,所述挡泥部件(30)包括:车体安装部(31),其设置于车体前后方向的一端侧;以及长条延伸部(32),其从该车体安装部(31)向另一端侧延伸,所述长条延伸部(32)具有顶板(33)和侧板(34),所述侧板(34)从该顶板(33)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向斜下方延伸。
此外,第三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50)包括从所述车体安装部(31)延伸到所述长条延伸部(32)的车体前后方向中央的纵肋(61、62)。
此外,第四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50)包括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横肋(51、52、53、54)。
此外,第五特征在于,所述纵肋(61、62)与横肋(51、52、53、54)彼此结合。
此外,第六特征在于,所述纵肋(61)沿着位于所述顶板(33)与所述侧板(34)之间的屈曲部(35)配置。
此外,第七特征在于,所述横肋(52)包括:板状部(52b),其与所述长条延伸部(32)面接触;以及立起设置部(52c),其从该板状部(52b)立起设置。
此外,第八特征在于,所述纵肋(61、62)和横肋(51、52、53、54)是通过使树脂熔敷于所述纤维增强树脂的表面而构成的一体部件。
此外,第九特征在于,所述纵肋(61、62)的所述车体安装部(31)侧的端部与用于将所述挡泥部件(30)安装于车体上的紧固部件承接部(71、72)连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60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弹性安装拖车裙板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遥控单元和电动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