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8716.0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3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星野佑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19/08 | 分类号: | B60C19/08;B60C9/00;D02G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1.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由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环状延伸的至少一胎体帘布层组成的胎体作为骨架结构,以及位于所述胎体的胎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至少一带束层,其中
所述轮胎在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顺次设置有缓冲橡胶和形成胎面部的胎面橡胶,和
包含导电性纤维和非导电性纤维的复合纤维至少从所述胎圈部延伸至与所述缓冲橡胶或配置在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的带束下缓冲胶接触的位置,并且设置所述复合纤维缝纫至所述胎体,或卷绕在所述胎体上,以相对于轮胎周向为30~150°的角度在所述胎体的轮胎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这两个表面暴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非导电性纤维由有机材料制成,并且所述复合纤维包含50质量%以上的所述非导电性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设置所述复合纤维缝纫至所述胎体,所述复合纤维的缝纫节距为2~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设置所述复合纤维从与所述缓冲橡胶或所述带束下缓冲胶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接触的位置,经由所述胎圈部通过所述胎体的轮胎内侧,到所述缓冲橡胶或所述带束下缓冲胶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卷绕在所述胎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橡胶胎圈包布设置在所述胎圈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表面上;所述胎体包括在一对胎圈部之间延伸的主体部以及各自围绕埋设于一对胎圈部的各个中的胎圈芯从轮胎的内侧向外侧折返和卷起的折返部;并且设置所述复合纤维从在一个所述折返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且与所述橡胶胎圈包布接触的位置,经由所述折返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和所述主体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通过所述胎体的轮胎外侧,到在另一个所述折返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且与所述橡胶胎圈包布接触的位置,卷绕在所述胎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设置所述复合纤维呈螺旋状卷绕在所述胎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设置所述复合纤维卷绕在所述胎体上,所述复合纤维的卷绕节距为1~12次/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复合纤维以0.04根/5cm以上的排列密度沿轮胎周向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排气帘线至少从所述胎圈部延伸至与所述缓冲橡胶或所述带束下缓冲胶接触的位置,并且配置所述复合纤维代替3~100质量%的所述排气帘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复合纤维由短纤纱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复合纤维的纤度为20~1,000dtex。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复合纤维以相对于轮胎周向为50~130°的角度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导电性纤维包含含金属的纤维、含碳纤维、和含金属氧化物的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非导电性纤维包含棉、尼龙、聚酯和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复合纤维的断裂伸长率Eb为5%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复合纤维的电阻值为1.0×107Ω/cm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导电性橡胶部从胎面接地部设置到所述缓冲橡胶的轮胎径向的外侧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87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飞机轮胎的胎面
- 下一篇:用于在机动车处的有源的底盘系统的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