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轮增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5768.0 | 申请日: | 2016-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4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大刚;横山隆雄;吉本隆史;加藤千香子;坂本庆吾;段本洋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发动机和增压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39/00 | 分类号: | F02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朴渊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增压 | ||
1.一种涡轮增压器,其具备:
涡轮转子;
涡轮壳体,其在外周侧具有涡轮壳体侧凸缘部,所述涡轮壳体容纳所述涡轮转子;
轴承装置,其可旋转地支承与所述涡轮转子连接的轴;
轴承壳体,其在外周侧具有与所述涡轮壳体侧凸缘部相对的轴承壳体侧凸缘部,所述轴承壳体容纳所述轴承装置;
夹持件,其通过夹持所述涡轮壳体侧凸缘部和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将所述涡轮壳体和所述轴承壳体连结,
在利用所述夹持件将所述涡轮壳体和所述轴承壳体连结的状态下,将所述涡轮壳体侧凸缘部和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相互分离的方向的弹性力分别作用于所述涡轮壳体及所述轴承壳体,
还具备施力部件,其设置于所述涡轮壳体和所述轴承壳体之间,对所述涡轮壳体及所述轴承壳体施力,以将所述弹性力施加到所述涡轮壳体及所述轴承壳体,
所述施力部件是设置于所述涡轮转子和所述轴承壳体之间的背板,
所述背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弹性变形的状态被保持于所述涡轮壳体和所述轴承壳体之间,
所述背板从所述涡轮转子的轴向的一侧被支承于所述涡轮壳体,并且,从所述轴向的另一侧被支承于所述轴承壳体,
关于所述背板中被支承于所述涡轮壳体的背板侧第一被支承部和所述背板中被支承于所述轴承壳体的背板侧第二被支承部的所述轴向的段差δ,将所述背板的自然状态下的所述段差δ视为δ0,将所述背板安装后的初期状态下的所述段差δ视为初期段差δ1,
关于所述涡轮壳体中支承所述背板侧第一被支承部的涡轮壳体侧支承部和所述轴承壳体中支承所述背板侧第二被支承部的轴承壳体侧支承部的所述轴向上的距离d,将在所述初期状态下的所述距离d视为di,将所述涡轮增压器满载荷时的所述距离d视为df,则
满足df-di<δ0-δ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中,
所述涡轮壳体在所述涡轮转子的轴向上从所述涡轮转子侧抵抗所述背板的所述弹性力支承所述背板的外周侧部分,
所述轴承壳体在所述轴向上从与所述涡轮转子相反的一侧抵抗所述弹性力支承所述背板的内周侧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中,
所述涡轮壳体在所述涡轮转子的轴向上从所述涡轮转子侧抵抗所述弹性力支承所述背板的外周侧部分,
所述轴承壳体在所述轴向上从与所述涡轮转子相反的一侧抵抗所述弹性力支承所述背板的所述外周侧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中,
所述背板的所述外周侧部分的沿着所述轴向的截面形状为V字状、C字状、コ字状或与所述轴向交叉的斜线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中,
所述背板的所述外周侧部分的沿着所述轴向的所述截面形状为V字状、C字状或コ字状,且所述V字状中的V字的开口部、所述C字状中的C字的开口部或所述コ字状中的コ字的开口部形成为朝向所述涡轮转子的径向的内侧或外侧开口。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中,
所述背板的所述外周侧部分在所述涡轮转子的轴向上向与所述涡轮转子相反的一侧弹性变形,
所述涡轮壳体在比所述外周侧部分中的被支承于所述轴承壳体的部位更靠外周侧的位置支承所述背板。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中,
所述背板的所述外周侧部分在所述涡轮转子的轴向上向所述涡轮转子侧弹性变形,
所述涡轮壳体在比所述外周侧部分中的被支承于所述轴承壳体的部位更靠内周侧的位置支承所述背板。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中,
在利用所述夹持件将所述涡轮壳体和所述轴承壳体连结的状态下,所述涡轮壳体侧凸缘部和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在所述背板安装后的初期状态下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发动机和增压器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发动机和增压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57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翼式涡轮增压器
- 下一篇:具有减少间隙的发电机组安装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