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89030.1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9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中西孝文;大石健一;久富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11/00 | 分类号: | B62J11/00;B62J7/08;F16B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蔡丽娜;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挂物钩 内罩 开口部 鞍乘型车辆 收纳 挂物部 被支承部 内侧开口 前立管 摆动 勾挂 壳体 支承 覆盖 配置 | ||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车体框架(11)具备前立管(21)和主框架(22),所述主框架(22)从所述前立管(21)向后方延伸,所述前立管(21)被车体罩(45)从后方覆盖,在所述车体罩(45)上配置有挂物钩(61),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物钩(61)具有:勾挂物品(80)的挂物部(61g);面对所述挂物部(61g)的开口部(61j);以及被支承为能够摆动的被支承部(61d),并且所述挂物钩(61)被构成为能够收纳到所述车体罩(45)的内侧,
所述开口部(61j)被设置成:在所述挂物钩(61)收纳于所述车体罩(45)内时,所述开口部(61j)朝向所述车体罩(45)的内侧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物钩(61)具有:主体部(61c),所述被支承部(61d)形成于所述主体部(61c)的一部分;所述挂物部(61g),其形成于该主体部(61c);以及突出部(61h),其从该挂物部(61g)的末端突出,
所述挂物部(61g)和所述突出部(61h)从所述主体部(61c)向所述车体罩(45)的内侧延伸并且弯曲,从而形成钩部(61e),
所述挂物钩(61)的所述钩部(61e)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被收纳在所述车体罩(45)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支承部(61d)具有被配置成大致水平的支承轴(61a),所述钩部(61e)被配置在比所述支承轴(61a)靠下方处,
所述开口部(61j)被形成在所述被支承部(61d)与所述突出部(61h)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完全收纳所述挂物钩(61)的状态下,所述被支承部(61d)位于比所述主体部(61c)靠所述前立管(21)侧的位置,所述支承轴(61a)被设置在比所述车体罩(45)的背面(53c)靠所述车体罩(45)的内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61c)具有能够用手指等进行按压的按压部(61f),该按压部(61f)相对于所述支承轴(61a)被设置在所述钩部(61e)的相反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61c)从所述按压部(61f)到所述钩部(61e)被构成为弯曲,所述主体部(61c)的弯曲形状构成为沿着所述车体罩(45)的背面(53c)。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物钩(61)能够被收纳到配置于所述车体罩(45)的内侧的壳体(66)中,
所述壳体(66)通过紧固部件(72)被固定在所述车体框架(11)上,该紧固部件(72)被配置成面对所述开口部(61j),并且被配置在所述被支承部(61d)与所述钩部(61e)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轴(61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66),在所述支承轴(61a)上安装有固定部件(79),并且在所述固定部件(79)与所述壳体(66)之间设置有施力部件(77),该施力部件(77)将所述挂物钩(61)压靠于所述壳体(66)。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鞍乘型车辆中设置有从所述主框架(22)的后部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框架(24),在所述后框架(24)的上方配置有座椅(17),在所述主框架(22)的下方以悬挂的方式固定有发动机(34),在所述前立管(21)与所述座椅(17)之间设置有骑跨部(53b),所述挂物钩(61)被配置在所述前立管(21)与所述主框架(22)之间的结合部的上部附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90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骑型车辆的蓄电池箱
- 下一篇:机动二轮车的车身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