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骑推行交通事故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3948.6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7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华;黄建玲;陈艳艳;关志伟;杜峰;闫光辉;彭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18 | 分类号: | G06Q50/18;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10002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行 交通事故 鉴定 方法 | ||
一种骑推行交通事故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进行交通事故现场查勘:全面采集记录相关检材的受损情况;②由专家分析确定查勘数据和鉴定结论;③骑推行交通事故鉴定数据录入;④将汇总数据导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 statistics,定义变量名、变量类型、变量标签、缺省值、码数、码位等属性,完成数据清理预处理,最终建立骑推行交通事故鉴定信息数据库;⑤开展调查变量与鉴定结论的相关性分析:⑥构建骑推行鉴定判别分析模型:⑦确定待判定案例鉴定结论。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司法鉴定的工作效率、提高了鉴定的精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事故鉴定领域,尤其涉及判断交通事故发生过程涉案者的行为方式,特别是非机动车驾驶人是骑行还是推行的交通事故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明确指出,在交通事故过程中非机动车横过机动车道不下车推行,属于交通违法行为,在事故发生后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实际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事故发生时非机动车的行驶状态往往成为事故责任处理的焦点,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警民纠纷也比较多。为此,交警通过委托第三方司法鉴定机构独立开展非机动车驾驶人在事故过程中是骑行或推行的交通行为方式司法鉴定(以下简称“骑推行鉴定”),从而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判罚依据
公开号为CN10203425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计算汽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中汽车和摩托车的行驶车速和碰撞车速,并未涉及到两轮车事故中涉案者骑行或推行的判定分析。
传统的骑推行鉴定大都通过人工技术鉴定和事故再现仿真软件等方法进行鉴定。人工技术鉴定可以结合多种特征痕迹综合判定,结论虽然准确可靠但判定难度较大,十分依赖司法鉴定人个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积累,在实际应用时需要司法鉴定人依靠个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灵活运用,因此,面对同样的检材,不同的司法鉴定人得出的鉴定结论有可能完全不同。同时,人工技术鉴定人力成本高,鉴定周期长。事故再现仿真由于需要准确界定多个人、车、路、环境参数,具有一定误差而难于作为呈堂物证,主要用作鉴定参考。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不依赖于个人有限知识经验,并能够全面借鉴专家鉴定经验和判定方式的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的事故鉴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骑推行交通事故鉴定方法,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司法鉴定的工作效率、提高了鉴定的精确度高。
如上构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骑推行交通事故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进行交通事故现场查勘:全面采集记录相关检材的受损情况;
②由专家分析确定查勘数据和鉴定结论;
③骑推行交通事故鉴定数据录入:基于前述查勘数据和鉴定结论,设计案例数据信息采集表,并随着案例数据的录入修正补充采集表,最终73项重点事故信息进行二分类数字化表示,然后将每个案例数据信息录入Excel中,通过VBA编程自动进行所有案例数据汇总;
④将汇总数据导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 statistics,定义变量名、变量类型、变量标签、缺省值、码数、码位等属性,完成数据清理预处理,最终建立骑推行交通事故鉴定信息数据库;
⑤开展调查变量与鉴定结论的相关性分析:
鉴于所选变量均为分类变量,在SPSS statistics软件中以Fisher精确检验作为相关性检验方法对73项交通事故数据变量,分别与鉴定结论进行相关性分析。数据挖掘结果显示,按相关系数从大到小,车座旋转、车座损伤、机动车类型、引擎盖左、前轮胎左、保险杠左、风挡玻璃中、头颈部和翼子板左共计9个变量,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即变量与鉴定结论具有相关关系。但所有变量其相关系数均不超过0.5,说明为弱相关;
⑥构建骑推行鉴定判别分析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39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