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0597.1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7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梁兴杰;安布·摩支;李婵;伊斯拉·阿迈德;楚昆卫科·伊科楚库·欧科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47/34;A61K47/42;A61K31/33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侯桂丽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纳米 胶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以含有聚β-胺酯的两亲性聚合物作为载体,所述载体与促凋亡多肽共价连接,形成所述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聚β-胺酯的两亲性聚合物为聚β-胺酯-聚乙二醇、聚β-胺酯-聚谷氨酸、聚β-胺酯-聚赖氨酸、聚β-胺酯-聚肌氨酸、聚β-胺酯-聚丙烯酸、聚β-胺酯-透明质酸或聚β-胺酯-磷酰胆碱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聚β-胺酯-聚乙二醇;
优选地,所述促凋亡多肽为靶向性促凋亡多肽;
优选地,所述促凋亡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CGKRK-D(KLAKLAK)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与促凋亡多肽的质量比为1:(0.5-10),优选为1:(0.8-8),进一步优选为1:(1-5);
优选地,所述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的粒径为3-600nm,优选为5-400nm,进一步优选为10-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还包裹抗肿瘤药物;
优选地,所述抗肿瘤药物为紫杉醇、多烯紫杉醇、喜树碱、索菲拉尼、阿霉素或贝伐单抗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多烯紫杉醇。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抗肿瘤药物的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的粒径为5-800nm,优选为10-500nm,进一步优选为10-200nm;
优选地,所述包裹抗肿瘤药物的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中促凋亡多肽共价连接的聚β-胺酯-聚乙二醇与抗肿瘤药物的质量比为(1-50):(0.1-5),优选为(1-50):1。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有聚β-胺酯的两亲性聚合物和促凋亡多肽溶于有机溶剂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避光搅拌,而后除去有机溶剂,干燥后得到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制备得到的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与抗肿瘤药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并将上述有机溶剂加入到缓冲溶液中搅拌,除去有机溶剂,得到所述包裹抗肿瘤药物的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DMSO、丙酮、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或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DMSO;
优选地,所述除去有机溶剂采用透析来实现;
优选地,所述透析使用的透析袋的截留分子量为1000-3000,优选为2000。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载体与促凋亡多肽的质量比为1:(0.1-10),优选为1:(0.3-8),进一步优选为1:(0.5-5);
优选地,步骤(1)所述搅拌的温度为30-60℃,优选为40-55℃,进一步优选为50℃;
优选地,步骤(1)所述搅拌的时间为3-10天,优选为4-6天,进一步优选为5天;
优选地,步骤(1)所述干燥的方式为冷冻干燥。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促凋亡多肽共价连接的聚β-胺酯-聚乙二醇与抗肿瘤药物的质量比为(1-50):(0.1-5),优选为(1-50):1;
优选地,步骤(2)所述有机溶剂与缓冲溶液的体积比为1:(1-5),优选为1:(1-3);
优选地,步骤(2)所述缓冲溶液为磷酸盐缓冲液、柠檬酸盐缓冲液或Tris-HCl,优选为磷酸盐缓冲液;
优选地,步骤(2)所述缓冲溶液的pH为6.5-8.5,优选为7-8,进一步优选为7.4;
优选地,步骤(2)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20h,优选为1-12h。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载药聚合物纳米胶束在制备靶向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未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059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