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S架构的灌区配水综合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1213.8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3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崔远来;汪文超;罗玉峰;谭君位;李增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G06Q50/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魏波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架构 灌区 综合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灌溉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S架构的灌区配水综合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各部门用水量急剧增加,使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理论严密、实用性强的灌区用水管理方法,造成了农业用水的大量浪费,导致农业用水紧张。灌溉用水管理的核心是计划用水,即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结合灌区水源、渠系、气候、土壤等条件,有计划地引水、输水、配水、蓄水、提水和有组织地进行田间灌水。
我国现有的计划用水办法是根据历史资料预先编制一套“静态用水计划”,即“以供定需”的灌溉管理方略,实践中再临时修改计划。由于在任何季节,实际的气象因素、土壤因素、作物因素、灌区内水资源状况及渠系工作状况等均不可能与历史上某一时期完全相同,也不可能与长期预测情况完全吻合,这就使得预先编制的用水计划往往与实际灌溉要求不符,因而影响了灌溉计划的可靠性、预见性和灌溉水的利用率。正是由于对灌溉水管理现状的广泛共识,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在不对现有灌溉系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的情况下,充分分析灌区输、配水系统可靠性,进行实时灌溉预报及真正做到适时、适量地计划用水,做到“以需定供”,提高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是当前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节约农业用水的最基本途径。
基于B/S架构的灌区配水综合管理系统从我国生产实际需要和灌区现状出发,针对灌溉系统输、配水过程中水量损失这一问题,通过非工程措施降低水量损失、节约农业用水。从灌溉管理的软硬件着手,运用灌区自动化测水、量水设备及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和系统分析技术,达到在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供水,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减少水量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现有的灌溉管理相关的系统和软件仍具有一定的缺陷,如功能定位相对单一且并不完善、对于系统输入要求多、操作复杂且对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有较高要求、系统输出单一且不友好。
发明内容
从灌区建设现状和实际生产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管理人员人力成本投入与专业水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槛低、安全性好、易维护、操作简单、交互友好且适用于实际灌溉指导的 基于B/S构架的灌区配水综合管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S架构的灌区配水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终端、网络服务器端、客户端及无线网络;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用于采集灌区水情监测站点信息和实时气象数据;
所述网络服务器端用于负责数据的存储与处理;
所述客户端用于实时向用户形象展示系统输出,同时与管理人员互动,将管理人员的配水意向实时反馈到数据处理层,作为配水参考;
所述系统开发采用B/S构架,服务器端开发采用PHP语言,客户端页面构建采用HTML/CSS/JavaScript技术,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数据交互采用Ajax技术;系统层次结构分为3层:人机交互层、数据处理层及数据采集层;最下层的数据采集层包括用于采集灌区水情监测站点信息和实时气象数据;数据处理层负责数据的处理与存储,包括来自管理人员在浏览器的输入、运算输出数据和来自于数据采集层的数据;最上层的人机交互层,用于实时向用户形象展示系统输出,同时与管理人员互动,将管理人员的配水意向实时反馈到数据处理层,作为配水参考。
本发明的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S架构的灌区配水综合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灌区水情监测站点信息、实时气象数据及天气预报数据;
步骤2:预报未来N天内灌区水情,其中1≤N≤10;
步骤3:根据理论配水表判断是否需要灌溉;
若是,则执行下述步骤4;
若否,则本流程结束;
步骤4:计算塘堰可供水量;
步骤5:计算渠道总需水量;
步骤6:判断是否可充足供水;
若是,则进行配水,并执行下述步骤8;
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7;
步骤7:根据可供水比例、供水方案、预测产量,制定动态配水表;
步骤8:判断是否需要人工干预;
若是,则执行下述步骤9;
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10;
步骤9:修正动态配水表;
步骤10:打印输出结果,本流程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12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