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湿法锌冶炼废渣中铅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7550.8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6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高丽霞;戴子林;张魁芳;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稀有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3/00;C22B1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44216 | 代理人: | 千知化 |
地址: | 51065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湿法 冶炼 废渣 含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法锌冶炼废渣回收利用技术,特别涉及降低湿法锌冶炼废渣中金属铅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湿法炼锌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炼锌方法。在湿法炼锌过程中,每年会产生大量废渣,产率为0.9吨/吨电锌,废渣中含Pb 2~6%、Zn 4~7%、Fe 15~30%,贵金属Ag 150~500g/t和稀散金属In 100~300g/t等,被定性为“国家危险废物”(HW48)。锌冶炼废渣的堆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更严重的是废渣中的重金属在自然堆存条件下会不断溶出,污染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水体、土地重金属污染,尤其是废渣中的金属铅含量如果不降到1%以下,废渣就无法作为无害渣使用。因此,充分回收废渣中的多种有价金属,尤其是将废渣中铅含量降到1%以下使其成为无害渣,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锌冶炼企业的真正节能减排。
CN201410434875.2提出一种从湿法锌冶炼废渣中高效回收银的方法,即“废渣焙烧(形成焙砂)-常温常压酸浸锌和铟-氯盐浸银和铅”的组合工艺,其中氯盐浸出步骤采用“氯化钠-硫酸-氯酸钠或氯酸钾”浸银体系,银的浸出率达到90%以上,铅的浸出率也在90%以上,铅在滤渣中的含量小于1%。该法是从含硫酸钙的锌废渣中高效提取银的有效方法,浸出体系对提高铅的浸出率不起促进作用,因为其中含有硫酸,会使浸出的铅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湿法锌冶炼废渣中铅含量,使其成为无害渣的方法。
本发明的步骤如下:焙烧锌冶炼废渣得到焙砂,用硫酸溶液浸出焙砂得到酸浸渣和酸浸液;向酸浸渣中加入氯化钠饱和溶液,在60~100℃下反应2小时后,再加氯化钠和盐酸,继续反应2~3小时,反应结束后趁热过滤,干燥,得到除铅后滤渣。
锌冶炼废渣经过焙烧及酸浸,锌和铟进入到酸浸液中,铁的浸出率较低,银和铅基本不被浸出,因而铁、银和铅富集到酸浸渣中,再对酸浸渣进行氯盐浸出,使银和铅进入滤液中,铁基本不被浸出而富集到滤渣中。
锌冶炼废渣在600~720℃下焙烧0.5~2小时得到焙砂,按硫酸溶液体积:焙砂质量=2:1~6:1向焙砂中加入49~160g/L硫酸溶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0~2.0小时,过滤,得到酸浸渣和酸浸液。
所述氯化钠饱和溶液体积:酸浸渣质量=4:1~6:1。
再加氯化钠的量为酸浸渣质量的16~40%,低于此量,得到的滤渣中铅的含量大于1%,高于此量,使得滤渣难于洗净而使其含有残留的氯化钠,造成资源浪费。优选的再加氯化钠的量为酸浸渣质量的20~30%。
所述盐酸浓度为36~38%,加入量为酸浸渣质量的0~50%,高于50%造成资源浪费,优选的加入量为0~40%。
本发明的方法处理湿法锌冶炼废渣,铅的浸出率大于90%,得到的滤渣中铅含量小于1%,可作为无害渣用于水泥生产,适用于湿法锌冶炼产生的含铅废渣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某企业湿法锌冶炼废渣主要成分列于表1。
表1 锌冶炼废渣主要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稀有金属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稀有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75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馅糕点的混合、成型、烘干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放置无水蛋糕的放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