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沫注凝成形-低温烧结制备铁尾矿多孔陶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0229.5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0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周洋;李润丰;孙智勇;魏述燕;李翠伟;李世波;黄振莺;翟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8/10 | 分类号: | C04B38/10;C04B33/132 |
代理公司: | 11392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沫 凝成 低温 烧结 制备 尾矿 多孔 陶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注凝成形‑低温烧结制备铁尾矿多孔陶瓷的方法。通过球磨法将铁尾矿粉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配制成料浆;将有机单体、交联剂和分散剂注入料浆中继续球磨;在球磨后的料浆中添加发泡剂和稳泡剂,通过高速机械搅拌使料浆发泡;将引发剂和催化剂注入发泡料浆中,搅拌均匀后将料浆倒入模具内凝胶成形,再进行脱模、干燥;将干燥后的多孔坯体放入马弗炉中,在低于1120℃的温度下进行烧结,得到铁尾矿多孔陶瓷。使用本方法制备多孔陶瓷,固废利用率高,可有效缓解铁尾矿对环境的危害,而且所制备的多孔陶瓷具有孔隙率高、孔径小且分布均匀、成形参数可控、烧结温度低等优点,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以铁尾矿为原料制备多孔陶瓷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泡沫注凝成形-低温烧结工艺制备铁尾矿多孔陶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铁尾矿是铁矿石经过选矿工艺选取铁精矿后排放的固体废弃物。我国的粗钢产量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随着钢铁产能的增加,对铁矿石的需求不断加大,产生的铁尾矿也日益增多。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4)》,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尾矿累积堆存量为146亿吨,当年尾矿产量高达16.5亿吨,其中铁尾矿占50.9%。长期以来,铁尾矿因成分复杂且受地理位置影响较大、传统尾矿制品附加值低等原因,其利用率很低,除少量铁尾矿应用于建筑材料和回填矿山采空区以外,其余铁尾矿均筑坝堆存,不仅增加了钢铁生产企业的成本,而且破坏了堆场的周边环境,导致钢铁企业的安全环保压力剧增,已成为影响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棘手问题。
以北京为例,北京西北部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铁矿主要分布在密云境内。通过实地调查,近年来密云地区每年净增铁尾矿约100万吨,其中完全无法回收利用的泥状细颗粒铁尾矿占35%。铁尾矿的大量堆存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破坏植被,而且已经威胁到北京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的水质,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以铁矿石精选后的细颗粒铁尾矿为原料,通过泡沫注凝成形-低温烧结工艺制备铁尾矿多孔陶瓷,具有固废利用率高、多孔陶瓷孔隙率可调、烧结温度低、力学性能好等优点,规模化应用后可加快铁尾矿的利用步伐,缓解铁尾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在建筑材料方面,目前铁尾矿的主要利用途径为生产建筑用砖及混凝土。例如发明专利“一种铁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方法”(申请号201510297640.8)以选矿过程中产生的铁尾矿为原料,加入合适比例的硅砂、水泥、生石灰、石膏、水和铝粉膏生产混凝土砌块。发明专利“一种耐水性能优良的低硅铁尾矿免蒸块及制备方法”(申请号201510332088.1)以铁尾矿和固化剂为原料,添加硬脂酸乳液或硬脂酸钠乳液及三乙醇胺,通过陈化、轮碾、加压成形、养护等步骤制得耐水性优良的低硅铁尾矿免蒸砖。发明专利“一种掺铁尾矿超轻珍珠岩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510636119.2)以珍珠岩、胶凝材料、铁尾矿、激发剂、水等为原料,通过混料、成型、脱模、养护等工艺制备超轻珍珠岩保温板。发明专利“一种铁尾矿硅酸盐水泥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410438728.2)将铁尾矿添加至熟料中,细磨后制得铁尾矿硅酸盐水泥。发明专利“用高硅铁尾矿制造低膨胀微晶玻璃的方法”(申请号201610029118.6)以铁尾矿、石英砂、氧化铝及碳酸锂等为原料制备高硅铁尾矿微晶玻璃。但上述发明中所用铁尾矿原料均为粗颗粒铁尾矿,泥状细颗粒铁尾矿难以应用,且铁尾矿只是原料中的一部分,有的甚至使用量很少。为进一步提高铁尾矿的利用率,解决细颗粒铁尾矿目前完全无法利用的难题,寻找更为适合的应用点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02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