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连拱地下公路、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综合体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3735.X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9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汪青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火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228 | 代理人: | 李福义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连 地下 公路 综合 海绵 城市 综合体 | ||
1. 一种双连拱地下公路、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综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海绵城市专用舱(1)、下层地下公路专用舱(2)、上层地下公路专用舱(3)、下层安全疏散通道(4)、上层安全疏散通道(5)、无车综合管廊专用舱(6)、有车综合管廊专用舱(7)、电力或电信专用舱(8)、上下贯通紧急通道专用舱(9)、检修与安全疏散专用舱(10)、专设安全储藏式雨水管线(11)、水管道(12)、二次衬砌结构(13)、防水层(14)、初期支护层(15)、水管墩(16)、行车检修平台(17)、检修车(18)、无车检修平台(19)、地下交通层底梁板(20)、综合管廊层底梁板(21)、综合管廊层顶梁板(22)、安全防火隔离墙(23)、斜墙(24)、综合管廊间隔墙(25)、雨水管线墩(26)、中承重墙(27)、上下联通救生口(28)、上下联通救生梯 (29)、联通地表逃生通道(30)以及排水暗管(31);所述整体结构和空间布局以中承重墙(27)为轴左右对称,两侧为半径为6-8米的拱,由中间半径为2-3米的拱连接,底部的仰拱半径为15-25米,两个仰拱之间由一直线段连接;整体结构由外至内依次为初期支护层(15) 、防水层(14)和二次衬砌结构(13);在两侧防水层(14)的底部分别设置排水暗管(31);
所述空间布局由下至上分为5层,最底层主要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储存与流动;在中承重墙(27)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海绵城市专用舱(1);海绵城市专用舱(1)的中间设置有专设安全储藏式雨水管线(11),专设安全储藏式雨水管线(11)采用一个横截面为矩形的管线,或多个横截面为圆形的管线;专设安全储藏式雨水管线(11)的底部沿管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雨水管线墩(26);专设安全储藏式雨水管线(11)的两侧分别为水管道(12)和行车检修平台(17),行车检修平台(17)设置在内侧;行车检修平台(17)上设有检修车(18),行车检修平台(17)与中承重墙(27) 的侧壁相邻;水管道(12)下沿管道方向均匀分布有水管墩(16),水管道(12)可作为下水管道或中水管道;水管道(12)旁设有一条无车检修平台(19),无车检修平台(19)与二次衬砌结构(13)的侧壁相邻;
第二层和第三层主要用于地下交通的公路交通层;第二层在中承重墙(2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下层地下公路专用舱(2);第三层在中承重墙(2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和上层地下公路专用舱(3);下层地下公路专用舱(2) 外侧设置有下层安全疏散通道(4),上层地下公路专用舱(3)的外侧设置有上层安全疏散通道(5);下层地下公路专用舱(2)和下层安全疏散通道(4)之间以及上层地下公路专用舱(3)和上层安全疏散通道(5)之间均建有全防火隔离墙(23);
第四层为综合管廊专用层;在中承重墙(27)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4个分舱,由内向外依次为无车综合管廊专用舱(6)、有车综合管廊专用舱(7)、电力或电信专用舱(8)和上下贯通紧急通道专用舱(9);无车综合管廊专用舱(6)、有车综合管廊专用舱(7)和电力或电信专用舱(8)之间建有综合管廊间隔墙(25);电力或电信专用舱(8)和上下贯通紧急通道专用舱(9)之间建有斜墙(24);斜墙(24)由下向上向外侧倾斜;有车综合管廊专用舱(7)中设有检修车(18);
第五层为在中承重墙(27)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检修与安全疏散专用舱(10);
第一层、第二层以及的三层之间均为地下交通层底梁板(20);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为综合管廊层底梁板(21);第四层与第五层之间为综合管廊层顶梁板(22);沿道路方向每隔200-500米分别在地下交通层底梁板(20)、综合管廊层底梁板(21)和综合管廊层顶梁板(22)的外侧开设上下联通救生口(28),并在上下两相邻层的联通救生口(28)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上下联通救生梯(29),将同侧的海绵城市专用舱(1)、下层安全疏散通道(4)、上层安全疏散通道(5)、上下贯通紧急通道专用舱(9)和检修与安全疏散专用舱(10)连接;并且在下层安全疏散通道(4)、上层安全疏散通道(5)或检修与安全疏散专用舱(10)内设置联通地表逃生通道(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373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填方地段直立收坡的轻型支挡构造
- 下一篇:一种地下综合管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