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相冷凝液体回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4007.0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0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鹏;王宁波;王明峰;张健;黄勇;张月明;刘巧霞;王武生;张晓欠;刘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张震国 |
地址: | 71007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凝 液体 回收 系统 方法 | ||
一种气相冷凝液体回收系统及方法,包括泄压回收系统,冷液收集系统和控制监测系统。具体由油气吸附装置,流量控制装置,限流装置,气液分离器,气体缓冲器,火焰阻燃装置,压力泄放装置,气液分流器,罐体,控制阀和监测仪表组成。本发明采用泄压回收系统对泄放气体中的带出液进行补集,冷液收集系统将前系统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捕集,控制监测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本发明适用任何压力等级的液体回收。相比其他气相中冷凝液体的回收工艺,该系统工作压力范围广、回收效率高、液体损失小、性能稳定可靠,可将泄压过程中带出的油气和液体进一步回收,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液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相中冷凝液体的回收再利用,具体涉及一种气相冷凝液体回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工业中,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产品的性质也越来越复杂。当气相组份经过冷凝系统并最终作为产物离开反应系统的时候,其中含有的可凝组份最终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析出。在经过气液分离后,如何将这部分冷凝液体安全、平稳、高效地收集、回收再利用是当今化工领域的焦点。
普通的液体回收工艺,气液分离系统和液体回收系统之间是连续操作的,因此在液体回收过程中,反应系统的工况变化对液体回收过程的影响很大。反应系统的压力变化以及气速变化将严重影响到液体回收系统的液位稳定以及流量控制。在一些交变压力液体回收系统中,泄压的过程往往会夹带出很多已经收集到的冷凝液体,这部分液体一般也无法得到很好的捕集。此外,普通的液体回收工艺自动化程度低,很大一部分运行参数不能够得到控制和监控,因此系统整体的运行稳定性差,投入的人力多。
因此找到一种合理并且运行高效稳定、液体回收率高的气相冷凝液体回收系统和相应的回收方法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工业装置中流动气相冷凝液体的回收问题,提供了一种工作压力范围广、回收效率高、液体损失小、性能稳定可靠的气相冷凝液体回收系统及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系统包括冷液收集系统、泄压回收系统和控制监测系统;
所述的冷液收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气液分流器,产品缓冲罐以及产品储罐;
所述的泄压回收系统包括与产品缓冲罐相连的油气吸附装置、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依次连接有气体缓冲器、火焰阻燃装置,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产品回收罐相连,产品回收罐的出口与产品储罐相连通;
所述的控制监测系统包括与中央控制器相连的监测仪表,所述的监测仪表包括安装在气液分流器上的大量程气液分流器压力计,小量程气液分流器压力计和安装在气液分流器罐体上的气液分流器液位计,安装在产品缓冲罐上的大量程产品缓冲罐压力计,小量程产品缓冲罐压力计以及安装在产品缓冲罐罐体上的产品缓冲罐液位计,安装在气液分流器与产品缓冲罐之间的大量程差压计,小量程差压计,安装在产品回收罐罐体上的产品回收罐液位计;
所述的控制监测系统包括与中央控制器相连的控制阀门,所述的控制阀门包括安装在气液分流器和产品缓冲罐之间进料管线上的产品缓冲罐进料阀,安装在平衡管线之间的产品缓冲罐平衡阀,安装在充压管线上的产品缓冲罐充压阀,安装在产品缓冲罐与油气吸附装置之间的产品缓冲罐泄压阀,安装在产品缓冲罐与产品储罐之间的产品缓冲罐出料阀,安装在产品回收罐与产品储罐之间的产品回收罐出料阀。
所述的油气吸附装置上并联有与中央控制器相连的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的油气吸附装置内置有可再生、可更换的吸附剂。
所述的气液分流器和产品缓冲罐之间的平衡管线分别和气液分流器和产品缓冲罐连接的部分的管道坡度为0°<α≤90°。
所述的产品缓冲罐顶部设置有惰性气体充压管线,并在产品缓冲罐充压阀后并入平衡管线。
所述的油气吸附装置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管道上还安装有限流装置。
本发明的气相冷凝液体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40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