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复合附件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动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4713.3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3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运来;李振山;闫帅林;王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07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赵敏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马达 复合附件 冷却水泵 集成式 应急阀 转向器 电动液压助力 助力转向油泵 空气压缩机 出口连接 电动汽车 机械液压 驱动电机 转向油泵 储油罐 分流阀 连通 电动空压机 能量利用率 输出端连接 能量转化 出油口 进油口 取力器 整车 能耗 进口 出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复合附件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动汽车,集成式复合附件装置包括应急阀、储油罐、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油泵、转向器、驱动电机、通过取力器与驱动电机相连的机械液压助力转向油泵,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油泵和机械液压助力转向油泵的进油口与储油罐连通、出油口与应急阀的进口连通,应急阀的出口连接有分流阀,分流阀的一出口与转向器连接、另一出口连接有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空气压缩机和/或冷却水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转向器和液压马达可同时动作,液压马达连接空气压缩机和/或冷却水泵,这样就可以省去专门独立的电动空压机或者冷却水泵,从而减少能量转化,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整车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式复合附件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纯电动客车基本上都是单转向系统,其中应用比较多的是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该转向系统的转向油泵由电机驱动,同时助力度可变、反应灵敏,因此深受广大用户的认可和喜爱。但是,当整车电动部分故障时,EHPS也就无法发挥它的功能了,为了确保汽车的正常转向功能,一些厂家选择在汽车上配置双转向系统。
授权公告号为CN204055378U,授权公告日为2014.12.3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纯电动车双转向系统及纯电动车,该双转向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取力器、电动转向油路和应急转向油路,电动转向油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向油罐、电动转向油泵、应急阀、转向机和转向油缸(即转向器),应急转向油路包括转向油罐和应急转向油泵,应急转向油泵的出油口与应急阀的进口连通,应急转向油泵采用机械液压助力泵,该机械液压助力泵通过取力器与驱动电机连接。车辆正常行驶时,应急阀处于关闭状态,电动转向油路工作,应急转向油路不工作,机械液压助力泵处于空载传动状态。当电动转向突然失效时,整车控制器控制应急阀开启,启动应急转向油路工作,驱动电机通过取力器将动力传递给机械液压助力泵,机械液压助力泵将转向油罐中的油通过应急阀回到转向器,从而实现转向控制。
这种双转向系统的弊端在于,通常情况下,应急阀是关闭的,应急转向油路不工作,而机械液压助力泵连接在驱动电机上,则要一直随之空转,这样不但浪费能量,而且对于油泵的寿命也有不利影响,因此不是很合理。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电动客车不管是这种双转向系统还是单转向系统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转向助力、为储气筒提供气源的电动空压机、冷却散热系统用冷却水泵等重要高压电动附件都是独立的,且动力源都是利用整车高压电源(混合动力的高压电源需要发动机燃烧燃料转化为电能储存于高压储能元件中),使用时高压电源需要通过DC/DC转换器转化成各自需要的低压电源,这样能量就需要多次转化,利用率降低,其次目前电动空压机的价格比较昂贵且故障率较高,由其是电动空压机在低温、间隙性工作时,润滑油被乳化的问题难以解决,导致频繁维修,使用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复合附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向助力、电动空压机和/或冷却水泵各自独立而导致能量需多次转化、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集成式复合附件装置的电动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集成式复合附件装置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集成式复合附件装置,包括应急阀、储油罐、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油泵、转向器、驱动电机、通过取力器与驱动电机相连的机械液压助力转向油泵,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油泵和机械液压助力转向油泵的进油口与储油罐连通、出油口与应急阀的进口连通,所述应急阀的出口连接有分流阀,分流阀的一出口与转向器连接、另一出口连接有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空气压缩机和/或冷却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47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