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双轮辙车辆的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5495.3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5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S·施马尔茨里斯;V·伊德勒维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B60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丹;吴鹏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双轮 车辆 车身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双轮辙车辆的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的后桥具有副车架(1),该副车架具有在侧面的、沿行驶方向(FR)延伸的副车架纵向承载件(3),沿车辆纵向方向(x)在副车架(1)之前布置有用于车辆电机的动力电池(2),副车架(1)通过至少一个沿行驶方向(FR)位于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13)连接在车辆车身上,副车架支承件包括作为内部支承部分的支承芯(31)和作为外部支承部分的支承接纳件(35),在支承芯和支承接纳件之间布置减振单元(33),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13),副车架纵向承载件(3)的至少之一沿车辆纵向方向(x)向前方延长为副车架侧的支承部分(31),该支承部分在中间连接减振单元(33)的情况下与另外的、电池壳体侧的支承部分(35)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双轮辙车辆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驱动的车辆中,借助于至少一个电机可以驱动后轮。电机可以由后桥承载件或车尾侧的副车架支撑,用于后车轮的轮悬架的车轮控制臂从侧面铰接在后轴承载件或车尾的副车架上。为了对电机供电,动力电池可以沿行驶方向安装在车辆中的车尾的副车架之前。对充分利用构造空间有利的是,动力电池尽可能紧密地邻接于车桥承载件。
从文献WO 2014 195 104 A1中已知一种电驱动的车辆。安装在车身结构中的车尾侧的副车架具有侧面的、沿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副车架纵向承载件,该副车架纵向承载件通过横向承载件彼此连接。车尾侧的副车架通过前部的和后部的副车架支承件连接在车辆车身上。
在文献WO 2014 195 104 A1中,动力电池和副车架共同形成后桥模块,其中副车架固定地与动力电池连接。后桥模块沿车辆纵向方向可以划分为前部区段、中间区段和后部区段。这些后桥模块区段中的每个区段都通过支承件振动脱耦地悬挂在车辆车身上。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在此集成在电池壳体中。在这种布置结构中,使车桥在车辆车身上的预装配变得困难。此外后桥模块具有相对大的构件重量。在正面碰撞或尾部碰撞中,后桥模块作为一体式的加速体起作用,由此在碰撞情况下毁坏后桥模块支承件的风险很高。
在文献WO 2014 195 104 A1中应用的后桥模块支承件相应具有刚性地与车辆车身螺纹连接的内部的支承芯、刚性地压入副车架支承接纳件中的外部的支承件套以及弹性体件,该弹性体件布置在内部的支承芯和外部的支承件套之间。支承件套和支承芯都设计为旋转对称的并相对于支承轴同轴地布置。后桥模块支承件的支承件轴线与车辆高度方向取向相同。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双轮辙车辆的车身结构,其中以简单的方式使对碰撞敏感的动力电池不会在尾部碰撞时被损坏。
考虑到副车架在车身结构上的简单的连接几何,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如此构造,即具有支承芯,该支承芯以对应的副车架纵向承载件的延长部的形式沿车辆纵向方向向前方延伸,并在中间连接有振动脱耦单元的情况下以能弹性屈从的方式安装在电池壳体侧的支承接纳件中。以这种方式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得到副车架在车身结构上或在动力电池上的显著简化的连接几何。
在技术应用中,电池壳体侧的支承接纳件可以形成在动力电池的壳体部段中。动力电池的壳体部段优选不是以振动脱耦的(或减振的)的方式、而是以刚性方式连接在车辆车身上。因此,动力电池成为车身结构的有待支撑的、有待加强的部分。
减振单元可以优选由弹性体件或由彼此液压连接的工作腔和平衡腔形成。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的减振单元可以以结构简单的实施方案在径向外部与电池壳体侧的支承接纳件的内周直接接触。另选地,副车架支承件可以附加地具有位于径向外部的支承件套。在这种情况下,副车架支承件以常规方式构造,例如可以通过其位于径向外部的支承件套在周向压入到电池壳体侧的支承接纳件(支承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54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