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肖特基二极管的SiCMOSFET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5695.9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4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倪炜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03 | 代理人: | 张宇锋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肖特基 二极管 sicmosfet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肖特基二极管的SiC MOSFET器件。
背景技术
SiC MOSFET经过行业内多年的研究,已经有一些厂商率先推出了商业化产品。在很多的应用情况,可控型器件如晶体管需要反并联一个续流二极管一起工作,如目前常用的硅IGBT模块,都反并联了快恢复二极管作为续流二极管。如果在一个器件中集成了续流二极管,那么不仅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芯片成本。
现代MOSFET器件结构为了抑制内部寄生BJT的开启,往往源极与p阱进行了电连接短路。因此,现代SiC MOSFET器件本身往往反并联了pn二极管,如图1所示。但是由于SiC材料禁带宽度高,反并联的pn二极管的开启电压非常高,相应的损耗也大。因此当前的SiC MOSFET器件在应用中也往往反并联一个SiC肖特基二极管(SBD),SiC SBD的开启电压低,且反向恢复时间比SiC pn二极管更小,因此更适用于SiC MOSFET的反并联使用。最新的SiC MOSFET也在器件结构中集成了反并联SBD,而集成的SBD往往做在源极区,如美国专利US 6979863中公开的技术方案,但源极金属与肖特基金属相邻,相应的原胞面积增大了,影响器件电流密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肖特基二极管的SiC MOSFET器件,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肖特基二极管的SiC MOSFET器件,所述SiC MOSFET器件有源区的原胞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漏极、衬底、缓冲层、漂移层、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p阱区、设置在所述p阱区上方相邻的n++区和p++区、从左至右依次对称设置的源极、栅极、肖特基金属、栅极和源极;其中,所述源极设置在所述n++区和p++区上方;所述栅极完全覆盖在所述p阱区的表面部分,且栅极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n++区和JFET区重叠;所述肖特基金属设置在所述JFET区上方。
进一步,所述栅极与肖特基金属和源极通过层间介质隔离,肖特基金属与源极最后通过互联压块金属形成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肖特基金属的两端部分金属在隔离介质上部,形成具有场板结构的肖特基二极管。
进一步,所述栅极包括栅介质及所述栅介质上方的多晶硅导电层;所述栅介质的厚度大于10nm,栅介质为SiO2或HfO2。
进一步,所述SiC MOSFET器件有源区中原胞的平面俯视图结构为条形、矩形或六角形。
进一步,所述衬底为高掺杂低电阻的n+层或者n++层,浓度大于1E18cm-3;所述漂移层的浓度在1E14-1E17cm-3之间,厚度大于5μm。
进一步,所述n++区浓度大于1E19cm-3,深度大于100nm;所述p++区的浓度大于1E19cm-3,深度大于100nm。
进一步,所述n++区与所述p阱区底部有一设定的间隔。
进一步,所述肖特基金属为Ti、Mo、Ni、Pt或TiW。
进一步,所述p阱区的掺杂深度大于所述n++区。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出一种集成反并联肖特基二极管的SiC MOSFET器件,其中集成的肖特基二极管在JFET区,与栅极区相邻,有效的利用了JFET区的面积,具有更高的原胞集成度和密度。同时,相比于常规的MOSFET,由于栅电容的面积减小,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栅电容和输入输出电容,改进器件的开关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常规的SiC MOSFET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a:本发明实施例的原胞分布平面俯视图;
图2b: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原胞分布平面俯视图;
图2c: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原胞分布平面俯视图;
图3:本发明的SiC MOSFET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a、2b和2c中AA’截面,互联与压块金属前);
图4:本发明的SiC MOSFET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a、2b和2c中AA’截面,互联与压块金属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56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