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作RTK定位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6525.2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2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彭果;蒋云翔;郑彬;向为;易文鑫;朱增贤;刘蓉杰;张宁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北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9/44 | 分类号: | G01S19/44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米中业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作 rtk 定位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作RTK定位方法,包括选取固定参考站;获取其观测数据并计算伪距残差和载波相位残差;将固定参考站信息传送给参考站调度中心;流动站粗定位并传送给参考站调度中心;参考站调度中心调度流动站所匹配的候选参考站群并发送流动站;流动站接收观测数据和标准坐标位置,选定基准参考站;流动站进行高精度定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所述定位方法定位的系统,其包括一个参考站调度中心、若干个固定参考站、若干个流动站以及参考站调度中心、固定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链路。本发明定位精度高、大规模应用时数据处理压力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协作RTK定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差份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是建立在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基础上,提供指定坐标系中的3维定位结果,实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并具有实时性好、速度快等优点。RTK的基本原理为,参考站与流动站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参考站将观测数据(主要为载波相位、伪距)和参考站标准坐标位置通过数据链(调制解调器、电台或通信网络)传输给流动站,流动站利用软件通过差分计算,降低流动站的观测误差,测算出流动站与参考站之间的相对坐标,根据参考站的标准坐标,实现精密定位,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RTK技术广泛应用于室外高精度定位导航相关的行业,例如,测绘,驾考,智能控制,无人驾驶,无人机,遥感等。
RTK技术的核心在于考虑到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观测数据值具备相同的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和其它形式的公共误差,利用差分的方式消除公共误差,得到参考站与流动站之间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与实时相位差,进而实现高精度定位。然而,RTK技术对于参考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有一定的限制。通常而言,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20km,称之为短基线RTK。如果参考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超过20km,则参考站和流动站具备的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的相关性会大大降低,从而使得实时定位精度大幅度降低。对于参考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超过20km以上的RTK技术称之为长基线RTK。目前解决长基线RTK精密定位的关键技术为网络RTK技术。网络RTK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首先,存在一个网络RTK数据中心,其利用多个参考站(CORS站)的观测数据生成不同位置下的虚拟参考站(VRS—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并计算得到虚拟参考站的虚拟观测值,进而建立一个虚拟参考站和虚拟观测值的列表,并且通过收集所有RTK参考站的数据,实时更新虚拟参考站的虚拟参考值。其次,流动站通过粗定位(伪距单点定位)获取10米以内精度的定位结果,将其结果送给网络RTK数据中心,RTK数据中心根据其定位结果计算出对应的虚拟参考站的位置和观测值,并将相应的虚拟参考站的虚拟观测值传送给流动站。最后,流动站利用虚拟参考站的虚拟观测值与本站观测数据做差分,再利用常规的快速模糊度解算算法获取流动站与虚拟参考站的整周模糊度与实时相位差,进一步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结果。
然而,网络RTK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需要建立一个RTK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与所有RTK参考站的位置需要考虑。RTK数据中心与参考站以及流动站之间能够确保实时通信,并且对通信速率有一定的要求。而在一些偏远地区,暂时没有移动通信网络或者当通信速率达不到RTK观测数据传输速率要求时,网络RTK技术就不能使用。其次,由于网络RTK技术主要针对长基线RTK存在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因此,网络RTK技术无法通过短距离电台的方式实现,只能通过有线网络、无线蜂窝网络或者无线局域网的形式将参考站的观测信息通过internet网络汇总到网络RTK数据中心,观测数据存在一定的传输延迟和处理延迟,对于动态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RTK数据中心需要维持庞大的虚拟参考站数据更新和流动站数据交互。并且,网络RTK技术算法的复杂度和虚拟参考观测值是随着流动站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进而给数据中心服务器处理和通信网络传输带来极大的负担和压力。近年来,高精度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应用从传统的测绘领域,延伸到了驾考,智能控制,无人驾驶,无人机,遥感等领域,从而导致高精度卫星导航终端(流动站)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不断增加的高精度卫星定位导航应用和定位终端使得网络RTK技术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北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北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65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1S 无线电定向;无线电导航;采用无线电波测距或测速;采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或再辐射的定位或存在检测;采用其他波的类似装置
G01S19-00 卫星无线电信标定位系统;利用这种系统传输的信号确定位置、速度或姿态
G01S19-01 .传输时间戳信息的卫星无线电信标定位系统,例如,GPS [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或GALILEO
G01S19-38 .利用卫星无线电信标定位系统传输的信号来确定导航方案
G01S19-39 ..传输带有时间戳信息的卫星无线电信标定位系统,例如GPS [全球定位系统], GLONA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或GALILEO
G01S19-40 ...校正位置、速度或姿态
G01S19-42 ...确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