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发动机罩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6901.8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4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正敏;加岛宽子;石飞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2D27/02;B62D2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海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发动机 | ||
本发明提供能够确保外板的刚性并使该外板薄壁化的车辆用发动机罩。车辆用发动机罩具备外板、内板(20)以及多个粘结构件(30),内板(20)具有多个加强筋(24),各加强筋(24)具有支承粘结构件(30)的支承部(28),各粘结构件(30)设为在支承部(28)上沿着指定方向间歇地排列,在交叉方向上相互邻接的支承部(28)彼此的支承部间隔(λ)比在各支承部(28)上相互邻接的粘结构件(30)彼此的粘结构件间隔(D)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内板与外板的车辆用发动机罩。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具备外板与内板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在此类车辆用发动机罩中,出于确保行人保护性能等目的,大多在内板上形成多个加强筋。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外板、具有多个加强筋的内板、连接外板与内板的连接构件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多个加强筋配置为分别具有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各加强筋具有从内板的底面立起的倾斜面、以及与倾斜面的上端部连接的接合面。接合面与外板对置,沿该接合面间歇地配置有所述粘结构件。
在此类车辆用发动机罩即具备包括多个加强筋的内板的车辆用发动机罩中,发动机罩的弯曲刚性增高,另外,行人的头部向发动机罩碰撞时施加于该发动机罩的冲击负载沿着各加强筋被分散。因此,所述碰撞时的发动机罩的局部变形得到抑制,此外,碰撞的初期阶段中的加速度一次峰值增大,因此所谓的HIC值(头部伤害指标)减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4076号公报
在车辆用发动机罩中,要求外板的轻量化,但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用发动机罩中,外板的轻量化存在极限。具体而言,为了使外板轻量化而考虑使外板薄壁化,但在该情况下,难以确保外板所要求的刚性(拉伸刚性、耐冲击性)。即,在此类车辆用发动机罩中,难以同时确保外板的薄壁化与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外板的刚性并且使该外板薄壁化的车辆用发动机罩。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深入研究的结果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内板的各加强筋中的设置在与外板对置的部位上的粘结构件具有从下方支承外板的功能,该支承有助于外板的刚性的提高。并且,由于在外板中的位于相互邻接的加强筋之间的部位与内板的底部之间存在比较大的空间,因此,虽然该部位的刚性比外板中的被粘结构件支承的部位的刚性低,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想到:通过使各加强筋的排列方向上邻接的粘结构件彼此的间隔即互相邻接的加强筋彼此的间隔减窄,能够有效确保位于所述加强筋之间的部位的刚性,通过这样做能够实现外板的薄壁化。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观点而完成的,涉及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具备:外板;内板,其配置在所述外板的下方;以及多个粘结构件,它们将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连结起来,所述内板具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配置为各自具有沿着指定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沿着与所述指定方向相互交叉的交叉方向而间歇地排列,各加强筋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具有沿着所述指定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在与所述外板对置的位置处支承所述粘结构件,各粘结构件设为在所述支承部上沿着所述指定方向间歇地排列,在所述交叉方向上相互邻接的所述支承部彼此的支承部间隔比在各支承部上相互邻接的所述粘结构件彼此的粘结构件间隔小。
在本车辆用发动机罩中,由于所述支承部间隔比所述粘结构件间隔小,因此不仅有效确保了外板中的位于各支承部上的部位的刚性,还有效确保了外板中的位于相互邻接的支承部间上的部位的刚性。由此,能够实现外板的薄壁化。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配置于多个所述支承部中的指定的支承部上的各粘结构件和配置于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与所述指定的支承部邻接的支承部上的各粘结构件配置为呈交错布置。
这样一来,更有效地确保了外板中的位于相互邻接的支承部之间上的部位的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69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构造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能量吸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