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相生物除臭方法和除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7026.5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9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伟;段粹;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75;B01D53/52;B01D53/72;B01D53/68;B01D53/58;B01D53/54;B01D5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相 生物 除臭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两相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恶臭气体依次进行加湿处理、酸性处理、中性处理;其中,
所述加湿处理是利用营养液对恶臭气体进行喷淋;
所述酸性处理是利用嗜酸性细菌和真菌对恶臭气体进行降解;
所述中性处理是利用中性异养细菌对恶臭气体进行降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的pH为5.8-6.2,其具体组成为,以质量分数计:KH2PO4 2%,MgSO4﹒7H2O 0.05%,NH4Cl 0.01%,FeSO4·7H2O 0.001%,CaCl2 0.02%,余量为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嗜酸性硫细菌选自氧化硫硫杆菌和氧化亚铁硫杆菌,二者比例为55-65:35-45;所述真菌选自青霉属、地霉属和枝孢霉属,三者比例为35-45:25-35:2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两相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嗜酸性硫细菌和真菌的添加量分别为5.12×107-7.63×107CFU/mL和4.54×108-5.62×108CFU/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异养细菌选自芽孢杆菌属和黄杆菌属,二者比例为40-60:4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两相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异养细菌加入量为2.5×108-3.5×108CFU/mL。
7.一种两相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气体加湿区、酸性相生物反应区、中性相生物反应区串联组成;且在气体加湿区与酸性相生物反应区之间,酸性相生物反应区与中性相生物反应区之间均设有多孔布气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相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湿区的营养液pH为5.8-6.2,以质量分数计:KH2PO4 2%,MgSO4﹒7H2O 0.05%,NH4Cl 0.01%,FeSO4·7H2O 0.001%,CaCl2 0.02%,余量为水;
所述酸性相生物反应区内含有嗜酸性细菌和真菌;所述嗜酸性硫细菌选自氧化硫硫杆菌和氧化亚铁硫杆菌,二者比例为55-65:35-45;所述真菌选自青霉属、地霉属和枝孢霉属,三者比例为35-45:25-35:20-40;
所述酸性相生物反应区的酸性相复合填料由上层聚氨酯海绵和下层聚丙烯小球组成,聚氨酯海绵和聚丙烯小球的粒径均为3.0~5.0mm,填充体积比为1.5~2:1;
所述中性相生物反应区含有中性异养细菌;所述中性异养细菌选自芽孢杆菌属和黄杆菌属,二者比例为40-60:40-60;
所述中性相生物反应区的中性相复合填料由上层聚氨酯海绵块和下层圆球形陶粒组成,聚氨酯海绵和圆球形陶粒的粒径均为3.0~5.0mm,填充体积比为1~1.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702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