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内操控空间的区划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7611.5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3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源浩;肖振中;许宏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B60K3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控 空间 区划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内操控空间的区划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车内场景的深度图像;根据所述深度图像获取所述深度图像中的视场内的空间分布信息;根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对所述车内空间进行区域划分,以形成至少一个操控区域,以在所述操控区域内通过手势对汽车设备进行操控。该设备包括采集模块、信息获取模块和区域划分模块本发明满足了人们对于车内设备操控方式的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乘车和操控的舒适性,改善了乘车体验,同时还提高了乘车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间手势识别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内操控空间的区划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深度相机能够获取物体的深度图像,包括物体的深度信息,因而,对深度图像中的目标区域,可以直接获取其空间位置信息,进一步根据深度图像可以实现3D物体重建、手势识别手势操控等功能。
现代汽车综合了许多车内通讯、多媒体娱乐等复合功能,随着汽车复合功能和车载设备的增多,驾车人和乘车人对车载设备的操控方式需求也增多,各种适用场景增多。当前,对车载设备的操控主要是通过按汽车中控平台上的按键来来进行,因此,大多数车载设备只能由驾车人进行操控,其他乘车人要亲手操控的时候,只能靠近中控平台来按压按键,这将影响驾车人的驾车,并且,乘车人本身也可能因车身摇晃或者急刹车等情况而受到伤害。
因此,现在的车载设备的操控方式不仅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操控方式的需求,还会影响乘车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内操控空间的区划方法和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车载设备的操控方式影响乘车安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内操控空间的区划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车内场景的深度图像;根据所述深度图像获取所述深度图像中的视场内的空间分布信息;根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对所述车内空间进行区域划分,以形成至少一个操控区域,以在所述操控区域内通过手势对汽车设备进行操控。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对所述车内空间进行区域划分,以形成至少一个操控区域,以在所述操控区域内通过手势对汽车设备进行操控的步骤中,根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对所述车内空间进行区域划分形成主操控区域和次操控区域;所述主操控区域为所述深度图像中的所述驾车人所在位置所对应的空间;所述次操控区域为所述深度图像中的所述乘车人所在位置所对应的空间。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对所述车内空间进行区域划分,以形成至少一个操控区域,以在所述操控区域内通过手势对汽车设备进行操控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所述主操控区域和所述次操控区域进行安全级别区分标记,以将所述主操控区域标记为高安全级别操控区域,将所述次操控区域标记为次高安全级别操控区域。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对所述车内空间进行区域划分,以形成至少一个操控区域,以在所述操控区域内通过手势对汽车设备进行操控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所述主操控区域和所述次操控区域进行权限级别区分标记,以将所述主操控区域标记为高权限级别操控区域,将所述次操控区域标记为次权限级别区域,以实现所述主操控区域对所述次操控区域的操控权限进行管控。
其中,所述采集车内场景的深度图像的步骤中,采集所述深度图像的采集点固定不变;所述根据所述空间分布信息对所述车内空间进行区域划分,以形成至少一个操控区域,以在所述操控区域内通过手势对汽车设备进行操控的步骤中,以所述采集点为参照点来划分所述主操控区域。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深度图像获取所述深度图像的视场内的空间分布信息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深度图像获取所述车内场景的深度信息;根据所述深度信息获取车内场景到所述采集点的距离,以识别车内场景分布,从而获取所述空间分布信息。
其中,所述采集车内场景的深度图像的步骤中,将采集所述驾车人的位置的深度图像作为深度图像采集时的第一优先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76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智能机器人的多模态交互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三维操控空间的建立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