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香气成分中旋光异构体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8036.9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0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吕海鹏;朱荫;林智;邵晨阳;穆兵;谭俊峰;戴伟东;郭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香气 成分 中旋光异构体 检测 方法 | ||
1.一种茶叶香气成分中旋光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香气成分中旋光异构体的检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分别富集茶叶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和用乙醚稀释配置得到的一系列浓度范围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标准品,相应地得到茶叶萃取物和标准品萃取物;
(2)将上述茶叶萃取物和标准品萃取物分别经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以茶叶萃取物和标准品萃取物的质谱检测结果获得茶叶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的种类,以标准品萃取物的手性气相色谱检测结果建立标准曲线并得到茶叶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的含量;
所述标准曲线的横坐标为:茶叶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浓度与标准品浓度的比值,所述标准曲线的纵坐标为:茶叶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色谱峰面积与标准品色谱峰面积的比值;
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中气相色谱柱为β-DEX110手性色谱柱,中极性固定相的全甲基化β-环糊精,10%(β-DEX 110)和20%(β-DEX 120)β-环糊精的含量保持相似的对映立体选择性,规格为60m×0.25mm×0.25um;
所述茶叶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化合物为以下所有9种对映异构体化合物的组合:S-(-)-α-蒎烯、R-(+)-α-蒎烯、(2R,5R)-芳樟醇氧化物A、(2S,5S)-芳樟醇氧化物A、(2R,5S)-芳樟醇氧化物B、(2S,5R)-芳樟醇氧化物B、R-(-)-芳樟醇、S-(+)-芳樟醇、S-(+)-4-萜品醇、R-(-)-4-萜品醇、(2S,5R)-芳樟醇氧化物C、(2R,5S)-芳樟醇氧化物C、(2S,5S)-芳樟醇氧化物D、(2R,5R)-芳樟醇氧化物D、S-(-)-α-松油醇、R-(+)-α-松油醇、S-α-紫罗兰酮、R-α-紫罗兰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香气成分中旋光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中,色谱的升温程序为:采用程序升温,在50℃保持2min,然后以2℃/min升到150℃,在150℃保持10min,再以4℃升到200℃,在200℃保持5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香气成分中旋光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中,采用DVB/CAR/PDMS萃取头在60℃水浴条件下萃取60min,茶水比为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香气成分中旋光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进样口温度为250℃;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0:1;流速为1.2mL/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香气成分中旋光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中质谱采用全离子扫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香气成分中旋光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中质谱传输线温度为250℃;离子源温度为220℃,质量扫描范围m/z33-400u。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香气成分中旋光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醚稀释配置的一系列浓度范围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标准品的浓度为5ng/g、10ng/g、50ng/g、100ng/g和200ng/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803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