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餐余转运系统及餐余转运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3037.2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9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徐贞贞;杨曙明;张严化;陈爱亮;赵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3/00;G05B19/05;G05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丙林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运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餐余转运系统及餐余转运车,涉及饲料加工领域。一种餐余转运车利用该餐余转运系统对餐余进行转运、检测、控制。该餐余转运系统包括处理装置、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检测室、检测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处理装置包括储运箱、冷冻干燥机、粉碎机。储运箱内设置有由滤板分隔的液体存储隔间和固体存储隔间,固体存储隔间依次与冷冻干燥机、粉碎机连接。粉碎机连接至检测室。位于检测室的检测装置包括分别通过无线通信装置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数据通信连接并接收其测量值的食源性致病菌免疫分析仪、细菌检测仪、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仪。可实时监测并控制餐余在转运过程中的致病性、细菌、优势菌的质量变化,保证餐余饲料化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餐余转运系统及餐余转运车。
背景技术
非典后,为了保障公共健康和环境卫生安全,我国开始推行餐余的资源化和无害处理。截止目前为止,国内已经兴起了一股餐余资源化处理热潮,建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示范项目。其中,能够正常运行的多为饲料化示范工程。我国的餐余产量庞大,且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有机物含量高,是前景可观的饲料资源。餐余的安全性与动物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饲料食品安全监管是成为影响餐余饲料化应用和产业化推广的核心问题。
然而,经调查,餐余资源化时,企业对于加工前餐余的筛选粗略模糊,主要依据无气味、无变色、无大量异常气泡、不含大量水分和杂物、pH在4~7等标准来筛选餐余是否可用。筛选的标准不能正确反映餐余在转运过程中的质量变化。餐余从产生、收集、储运到加工为饲料前的变化是不可控的未知状态。无法保证餐余加工成饲料后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余转运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并控制餐余在转运过程中的致病性、细菌、优势菌的质量变化,保证餐余加工成饲料后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余转运车,利用餐余转运系统对餐余在转运过程中的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测,控制餐余转运过程中的致病性、细菌、优势菌的质量变化,从而为餐余饲料化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餐余转运系统,用于监测并控制餐余在转运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包括处理装置、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检测室、设置于检测室内的检测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处理装置包括储运箱、冷冻干燥机以及粉碎机。储运箱内设置有由滤板分隔的液体存储隔间和固体存储隔间,固体存储隔间设置有出料口并通过输送管道依次与冷冻干燥机、粉碎机连接。粉碎机连接有用于向检测室输送餐余碎末的输送带。检测装置包括分别通过无线通信装置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数据通信连接的食源性致病菌免疫分析仪、细菌检测仪、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并显示食源性致病菌免疫分析仪、细菌检测仪、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仪的测量值。
优选地,滤板包括个数可选的多个过滤体,且各个过滤体的滤孔直径不同,多个过滤体以层状的方式布置并与储运箱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餐余转运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检测室内温度的热泵,热泵与检测室连接。
优选地,餐余转运系统还包括与热泵匹配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至检测室。
优选地,餐余转运系统还包括连接至检测室的收集装置,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并保存从检测室输出的餐余。
优选地,收集装置连接有用于向餐余添加食品防腐剂的添加器。
优选地,食品防腐剂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1~3份茶多酚、10~13份乳酸钠、1~2份乳酸与0.2~0.4份乳酸链球菌素。
优选地,储运箱内壁设置有由负离子材料制作而成的杀菌层。
优选地,杀菌层中的负离子量至少为2000个/cm3。
一种餐余转运车,包括餐余转运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3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