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6293.7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4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裕介;古石明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41/14 | 分类号: | F02D41/14;F02D41/30;F02P5/15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朱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直接向气缸内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的火花点火式内燃机。在该内燃机中,在发生爆燃时,点火正时发生滞后且压缩冲程中的燃料喷射量增加。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1878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744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为了抑制爆燃而使点火正时滞后之际,相伴进行用于浓化空燃比的喷射燃料的增量,该情况下需要适当确定该增量的值。其原因在于,若增量的值过大则因燃烧速度的增加反而具有诱发爆燃的可能性,而增量的值过小则具有容易到达扭矩波动极限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为了应对上述这样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在为了抑制爆燃而使点火正时滞后之际,能够以从抑制爆燃以及抑制扭矩波动的增加的观点出发可适当控制增量的值的方式相伴进行用于浓化空燃比的喷射燃料的增量。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对具备点火装置、燃料喷射阀以及缸内压力传感器的内燃机进行控制,所述点火装置对气缸内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所述燃料喷射阀向所述气缸内供给燃料,所述缸内压力传感器检测缸内压力。上述控制装置具备爆燃检测单元、指标值算出单元、燃料喷射量控制单元、点火滞后执行单元以及燃料增量执行单元。所述爆燃检测单元检测爆燃。所述指标值算出单元基于所述缸内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值算出表示燃烧稳定性的燃烧指标值的实际燃烧指标值。所述燃料喷射量控制单元控制燃料喷射量,以使所述实际燃烧指标值接近基于发动机运转条件的目标燃烧指标值。在基于所述爆燃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抑制爆燃时,所述点火滞后执行单元使点火正时滞后。所述燃料增量执行单元以使由所述点火滞后执行单元进行点火正时的滞后的燃烧循环即滞后执行循环的所述实际燃烧指标值接近即将进行所述滞后执行循环之前的1个或多个燃烧循环即滞后前循环的所述目标燃烧指标值的方式使喷射燃料增量。
可以基于所述滞后执行循环的发动机负荷率的值相对于所述滞后前循环的发动机负荷率的值的变化量来修正所述目标燃烧指标值。
可以基于所述滞后执行循环的发动机旋转速度的值相对于所述滞后前循环的发动机旋转速度的值的变化量来修正所述目标燃烧指标值。
根据本发明,在为了抑制爆燃而使点火正时滞后时,以滞后执行循环的实际燃烧指标值接近滞后前循环的目标燃烧指标值的方式使喷射燃料增量。由此,能够减小点火滞后的实施前后的燃烧循环中的实际燃烧指标值的差。通过与因这样的方式的增量而引起的空燃比的浓化相伴使点火正时滞后,与仅执行点火滞后的情况相比,能够不易到达扭矩波动极限并使点火正时滞后。并且,通过以抑制伴随点火滞后执行的实际燃烧指标值的变化的方式进行增量,能够抑制因过度的增量导致的燃烧速度的增加。由此,能够抑制使增量与点火正时的滞后相伴进行反而会诱发爆燃的问题。如此,根据本发明,能够以从抑制爆燃和抑制扭矩波动的增加的观点出发可适当控制增量的值的方式,将用于浓化空燃比的喷射燃料的增量与点火滞后相伴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点火正时与燃烧质量比例的波形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基本点火正时的设定的图。
图4是表示比理论空燃比稀薄侧的稀薄空燃比区域中的点火正时以及空燃比与扭矩波动极限值的关系的图。
图5是以CA50以及空燃比(稀薄空燃比区域的空燃比)A/F的关系来表示扭矩波动极限线、基本点火正时的线(目标爆燃级别线)以及等SA-CA10线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执行的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空燃比与SA-CA10的关系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使用SA-CA10来作为用于确定与点火滞后相伴的增量值F的燃烧指标值时的效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成]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成的图。图1所示的系统具备火花点火式的内燃机(作为其一个例子为汽油发动机)10。内燃机10的缸内设有活塞12。在缸内的活塞12的顶部侧形成有燃烧室14。燃烧室14与进气通道16以及排气通道18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62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