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问答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6973.9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4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金星明;李鹏;罗斌;吴永坚;李科;黄飞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何平,邓云鹏 |
地址: | 2012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问答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问答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回答智能系统通常是基于受限领域历史积累的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常见问题解答)数据进行构建,受限于FAQ数据集的完备性,FAQ数据越多,系统能够回答的问题类型和数量也越多,反之越少。然而,因数据积累不足或没有数据积累的领域,给出的答案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FAQ系统回答问题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问答方法和装置。
一种智能问答方法,包括:
获取待解答问题;
将所述待解答问题分别发送给基于常见问题解答的问答系统和基于知识库的问答系统;
获取所述基于常见问题解答的问答系统对所述待解答问题响应的候选答案及对应的可信度,以及获取所述基于知识库的问答系统对所述待解答问题响应的候选答案及对应的可信度;
获取所述可信度中最高可信度,将所述最高可信度与可信度阈值比较;
若所述最高可信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可信度阈值,则将所述最高可信度对应的候选答案作为所述待解答问题所对应的答案。
一种智能问答装置,包括:
问题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解答问题;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解答问题分别发送给基于常见问题解答的问答系统和基于知识库的问答系统;
候选答案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基于常见问题解答的问答系统对所述待解答问题响应的候选答案及对应的可信度,以及获取所述基于知识库的问答系统对所述待解答问题响应的候选答案及对应的可信度;
比较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可信度中最高可信度,将所述最高可信度与可信度阈值比较;
答案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最高可信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可信度阈值,则将所述最高可信度对应的候选答案作为所述待解答问题所对应的答案。
上述智能问答方法和装置,通过将待解答问题发送给基于常见问题解答的问答系统和基于知识库的问答系统,获取到基于常见问题解答的问答系统反馈的候选答案及对应的可信度,以及基于知识库的问答系统反馈的候选答案及对应的可信度,筛选出最高可信度,若最高可信度大于或等于可信度阈值,则将最高可信度对应的候选答案作为待解答问题的答案,基于两种不同的问答系统得到的答案进行可信度比较,得到的待解答问题的答案的准确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问答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问答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所述基于常见问题解答的问答系统对所述待解答问题响应的候选答案及对应的可信度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所述基于知识库的问答系统对所述待解答问题响应的候选答案及对应的可信度的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问答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问答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可以理解,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客户端称为第二客户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客户端称为第一客户端。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两者都是客户端,但其不是同一客户端。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问答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终端110和服务器120。终端110与服务器120进行会话通信。服务器120上包括会话管理器、基于常见问题解答的问答系统和基于知识库的问答系统。会话管理器用于获取待解答问题,将待解答问题分别发送给基于常见问题解答的问答系统和基于知识库的问答系统,并得到基于常见问题解答的问答系统返回的答案及对应的可信度和基于知识库的问答系统返回的答案及对应的可信度,筛选出最高可信度,将最高可信度与可信度阈值比较,若大于或等于可信度阈值,则将最高可信度对应的答案作为该待解答问题的答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69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