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端磷酸化单链DNA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7173.9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6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樊春海;王丽华;李江;诸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19/34 | 分类号: | C12P19/34;C12N15/113;C12N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朱水平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茎环结构 磷酸化 限制性内切酶 单链DNA 制备 酶切产物 应用 前体 酶切位点序列 制备方法步骤 靶向定位 退火处理 缓冲液 失活 溶解 回收 基因 调控 | ||
1.一种5'端磷酸化单链DNA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在目的DNA两端插入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序列,形成茎环结构前体,其中所述目的DNA位于茎环结构前体的环状单链区域,所述酶切位点序列位于茎环结构前体的茎部双链区域;
(2)将步骤(1)获得的茎环结构前体溶解于缓冲液中并进行退火处理,获得茎环结构溶液;
(3)将步骤(2)获得的茎环结构溶液加入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处理后使限制性内切酶失活,得酶切产物;
(4)将步骤(3)所得酶切产物回收,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切位点序列含有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及酶切位点,所述的酶切位点能与识别序列分离;较佳地,所述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位于识别序列下游,即所述酶切位点序列与相邻的目的DNA的碱基具有如下序列:
5’-S1N1N2N3-3’
3’-S2N4N5N6-5’;
所述S1为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的正向序列,所述S2为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的反向序列,所述N1、N2为目的DNA 3’末端两个碱基的反向互补序列,N3-N6为目的DNA的碱基,所述酶切位点位于N2和N3之间以及S2和N4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酶切位点序列还含有保护碱基序列,其中S1的5’端具有保护碱基序列1,S2的3’端具有保护碱基序列2,保护碱基序列1与保护碱基序列2反向互补;较佳地,所述的保护碱基序列为含有3-6个碱基的GC含量高的序列;更佳地,所述的保护碱基序列1为:GCGC、GGGC或者CCCG。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限制性内切酶为BseGI、BstF5I或BtsCI酶,所述的S1序列为GGATG,S2序列为CCTAC;
或者,所述的限制性内切酶为BtsαI或BtsI酶,所述的S1序列为GCAGTG,S2序列为CGTCAC;
或者,所述的限制性内切酶为BtsIMutI酶,所述的S1序列为CAGTG,S2序列为GTCAC;
或者,所述限制性内切酶为Bse3DI、BseMI或者BsrDI酶,所述的S1序列为GCAATG,S2序列为CGTTAC。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限制性内切酶为BseGI,茎环结构前体序列为:5'-GCGCGGATG+N1N2+目的DNA+CATCCGCGC-3';
和/或,步骤(2)所述的缓冲液包含下列组分:MgCl2 5mM,Tris-HCl 10mM,DNA 10μM;pH8.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退火处理为:热循环仪95℃处理5分钟,然后迅速降温至4℃,并保持10分钟;
和/或,步骤(3)所述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为33-38℃处理12小时以上,所述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活单位为8-15U;较佳地为37℃处理12小时,所述限制性内切酶的酶活单位为10U。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使限制性内切酶失活为60-68℃处理茎环结构溶液15-25分钟;较佳地为65℃处理茎环结构溶液2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717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分子可溶性肽聚糖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甜菊醇糖苷类的重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