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卤化氧铋/氮杂石墨烯水凝胶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5516.4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1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坤;杜晓娇;蒋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00 | 分类号: | B01J13/00;B01J2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卤化 石墨 凝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卤化氧铋BiOX(X=Cl,Br)/氮杂石墨烯水凝胶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铋系半导体BiOX(X=Cl、Br)是一类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催化性能,特别是对可见光响应明显,已成为光催化材料、光电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材料体系。然而,BiOX(X=Cl、Br)独特的层状结构和间接带隙跃迁模式虽然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与电荷转移,但是单体BiOX(X=Cl、Br)中光生电子和空穴在迁移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复合几率,大大降低了其光催化效率及光电化学活性,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限。针对上述关键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微结构调控、半导体复合、贵金属沉积、离子掺杂、染料敏化等途径对BiOX(X=Cl、Br)材料进行改性,提高其性能。其中,与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耦合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氮掺杂石墨烯是石墨烯的N型掺杂形式,具有比石墨烯更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氮杂石墨烯基无机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这些突出的光电化学、力学、催化和热学性能,使其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高强度导电复合膜、催化剂、生物传感器以及其他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为了深度挖掘其使用价值,氮杂石墨烯水凝胶,作为一种三维宏观结构的石墨烯材料,具有大的表面积、多孔结构和良好的导电性,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到目前为止,BiOX(X=Cl、Br)与碳材料(如碳点、氮杂石墨烯)的复合材料的研究已经展开,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然而,BiOX(X=Cl、Br)与氮杂石墨烯水凝胶的自组装研究还没有被展开,因而,发展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的BiOX(X=Cl、Br)/氮杂石墨烯水凝胶的合成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制备BiOX(X=Cl、Br)/氮杂石墨烯水凝胶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原料成本低廉,条件温和及操作简单等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BiOX(X=Cl、Br)/氮杂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制备氮杂石墨烯水凝胶,备用;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氮杂石墨烯水凝胶完全浸入装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溶液的圆底烧瓶中;
(3)将五水合硝酸铋Bi(NO3)3·5H2O溶于去离子水中,用浓硝酸溶液将其pH值调至2~4,制得Bi(NO3)3·5H2O酸溶液,备用;
(4)将步骤(3)Bi(NO3)3·5H2O酸溶液缓慢滴入步骤(2)装有氮杂石墨烯水凝胶和CTAC或CTAB混合溶液的圆底烧瓶中,60~120℃油浴反应3~5h;反应完成后,将所得产物用乙醇和去离子水3~5次,冷冻干燥,得到卤化氧铋/氮杂石墨烯水凝胶,即BiOX/氮杂石墨烯水凝胶,其中,X=Cl、Br。
步骤(1)中,氮杂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步骤包括:将氧化石墨和甘氨酸按比例混合,混合物超声0.5h后转移至反应釜中,温和水热条件下反应12h,一步自组装得到氮杂石墨烯水凝胶,水洗3~5次。
所述的氧化石墨是采用经典的Hummers方法合成的,浓度为1~5mg/mL;所述氧化石墨体积为3mL,甘氨酸的质量为20~100mg;所述混合物超声时间为0.5h;所述的反应温度为160~200℃。
步骤(2)中,所述CTAC或CTAB水溶液的浓度为8×10-3mol/L。
步骤(3)中,所述去离子水的体积用量为:每0.12g Bi(NO3)3·5H2O用去离子水50mL。
步骤(4)中,所述氮杂石墨烯水凝胶和Bi(NO3)3·5H2O质量比为:20~300mg:0.12g;所述CTAC或CTAB和Bi(NO3)3·5H2O的摩尔比为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55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