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面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6651.0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8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辛国臣;贺杰梅;樊宇璇;辛国政;朱秀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辛国臣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方挺;黄谦 |
地址: | 100055 北京市西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面 排水系统 | ||
1.一种路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行驶方向的第一车道单元和第二行驶方向的第二车道单元,所述第二行驶方向与所述第一行驶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车道单元和所述第二车道单元形成洼地结构;
布置在所述第一车道单元和所述第二车道单元之间的交界处的降水排泄装置,所述降水排泄装置基本位于所述洼地结构的最深处;
紧邻所述第一车道单元的第一人行单元,以形成所述第一人行单元、所述第一车道单元、所述第二车道单元三者顺序连接的路面结构;和
用于所述第一人行单元的附加降水排泄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人行单元相对于水平面形成夹角,所述夹角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人行单元形成用于所述附加降水排泄装置的引流斜坡;
所述第一人行单元具有第一边缘侧和第二边缘侧,其中,所述第一人行单元靠近所述第一车道单元的一侧为第一边缘侧,远离所述第一车道单元的一侧为第二边缘侧,所述附加降水排泄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边缘侧。
2.一种路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行驶方向的第一车道单元和第二行驶方向的第二车道单元,所述第二行驶方向与所述第一行驶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车道单元和所述第二车道单元形成洼地结构;
布置在所述第一车道单元和所述第二车道单元之间的交界处的降水排泄装置,所述降水排泄装置基本位于所述洼地结构的最深处;
紧邻所述第一车道单元的第一人行单元,以形成所述第一人行单元、所述第一车道单元、所述第二车道单元三者顺序连接的路面结构,所述第一人行单元包括彼此接续的第一斜坡部分和第二斜坡部分;和
用于所述第一斜坡部分的附加降水排泄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斜坡部分形成用于所述附加降水排泄装置的引流斜坡,所述第二斜坡部分与所述第一车道单元共同形成用于所述降水排泄装置的引流斜坡;
所述第一人行单元具有第一边缘侧和第二边缘侧,其中,所述第一人行单元靠近所述第一车道单元的一侧为第一边缘侧,远离所述第一车道单元的一侧为第二边缘侧,所述附加降水排泄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边缘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紧邻所述第二车道单元的第二人行单元,以形成所述第一车道单元、所述第二车道单元、第二人行单元三者顺序连接的路面结构;和
用于所述第二人行单元的附加降水排泄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人行单元相对于水平面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二人行单元形成用于所述附加降水排泄装置的引流斜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紧邻所述第二车道单元的第二人行单元,以形成第一车道单元、第二车道单元、第二人行单元三者顺序连接的路面结构,所述第二人行单元包括彼此接续的第一斜坡部分和第二斜坡部分;和
用于所述第一斜坡部分的附加降水排泄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斜坡部分形成用于所述附加降水排泄装置的引流斜坡,所述第二斜坡部分与和所述第二车道单元共同形成用于所述降水排泄装置的引流斜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紧邻所述第二车道单元的第二人行单元,以形成所述第一车道单元、所述第二车道单元、所述第二人行单元三者顺序连接的路面结构,所述第二人行单元包括彼此接续的第一斜坡部分和第二斜坡部分;和
用于所述第一斜坡部分的第二附加降水排泄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斜坡部分形成用于所述第二附加降水排泄装置的引流斜坡,所述第二斜坡部分与和所述第二车道单元共同形成用于所述降水排泄装置的引流斜坡。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洼地结构的截面基本呈V形或碗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辛国臣,未经辛国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66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