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底锅具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0665.X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0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家宝炊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勇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底锅具 生产工艺 | ||
1.一种复合底锅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锅体成型:使用150T液压机冲压拉伸成型;
2)锅体清洗:
3)纯铝片成型:按照锅体底部尺寸切割出设计尺寸的纯铝片大小;
4)纯铝片清洗:
5)不锈钢的复底片成型:使用100T油压机冲压成凹型的复底片;
6)复底片清洗:
7)初步复合:先将纯铝片收容到复底片的凹槽内,再将复底片与纯铝片通过碰焊固定,最后将与复底片固定后的纯铝片与锅体的底部通过碰焊固定;
8)加热:通过中频加热机加热温度在520~550℃之间;
9)热复打:将复合后的锅体在1600T的摩擦压力机上进行复打,在热复打过程使得开槽的复底片能将内部空气排放出去,使纯铝片在短时间内填满复底片的凹槽;
10)第一次整底:使得锅体底部内凹深度在0.5~1.3mm之间;
11)锅体先后经过內涂与外涂处理;
12)手柄铆接安装;
13)包装入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底锅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锅体成型前冲压料首先使用46#机油过油并在表面形成均匀的油膜,过油时冲压料表面不得划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底锅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对于锅体的清洗先经过碱洗后清水洗掉,再经过酸洗后清水洗掉,最后经过烘干操作;步骤4)与步骤6)中对纯铝片以及复底片均先经过碱洗,再经过清水洗掉,同样最后经过烘干操作,其中碱槽的浓度均在3.45~3.65%之间,酸槽的浓度在7~8‰之间,采用链条烘干机烘干温度在170~183℃之间,链条转速为23~24mm/s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底锅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与步骤6)之间还包括复底片喷砂处理,采用隧道式自动喷砂机,控制复底片表面粗糙度在3um~5um之间,链条转速在16~18 mm/s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底锅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0)与步骤11)之间还包括整体喷砂处理与清洗操作,整体喷砂处理采用隧道式自动喷砂机,控制复底片表面粗糙度在3um~5um之间,链条转速在16~18 mm/s之间,喷砂后对整体先经过碱洗后清水洗掉,再经过酸洗后清水洗掉,最后经过烘干操作,碱槽浓度在4.3~5.2‰之间,碱槽温度为40℃,酸槽浓度在6~7‰之间,烘干温度170~183℃之间,链条转速为22~23mm/s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底锅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对锅体的內涂包括底涂、中涂以及面涂处理,并加热烧结,烧结温度在400~430℃之间,烧结时间为5~10分钟,內涂层厚度在30~40u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底锅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內涂后首先对锅体进行表面处理,该表面处理包括:
1)外打砂:采用尼龙轮对锅体侧面进行打砂;
2)外砂光:在砂底机上采用80目砂纸对复底片进行砂光;
3)第一次外抛光:在抛光机上抛复底片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底锅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1)后在复底片侧面贴一圈木纹纸,将涂层覆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底锅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贴完木纹纸后再次对复底片第二次外抛光,第二次外抛光后进行外砂底,在砂底机上先用46目砂纸对复底片进行砂光,然后用80目砂纸再过一遍,最后用120目砂纸砂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底锅具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次外抛光后进行第二次整底,控制锅体底部内凹深度在0.5~1.3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家宝炊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家宝炊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066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不粘锅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具有磨刀功能的炒菜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