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承受重载的叠合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1928.9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6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田承昊;董城;余洋;米宏广;孙红峰;赵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1D19/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董光仁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受 重载 叠合 钢筋混凝土 板结 制作方法 | ||
1.一种可承受重载的叠合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包括盖梁(1),所述盖梁(1)上吊装并通过节点固定有轨道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2)上端设置有边底层预制板(3)、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4)、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5),所述边底层预制板(3)、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4)、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5)中均埋设格构筋,所述格构筋包括上筋(8)、腹筋(9)、下筋(10),所述边底层预制板(3)、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4)、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5)下皮处布设纵向构造钢筋(6)和伸出端面的横桥向受力钢筋(7)、下筋(10),其上皮处浇注有现浇板(14),所述现浇板(14)中搭接固定有上皮纵向构造钢筋(15)、下皮纵向构造钢筋(18)、下皮横向构造钢筋(19),浇注的现浇板(14)与边底层预制板(3)、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4)、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5)形成轨道板,并与轨道梁(2)连为一体;
所述格构筋横断面呈正放等腰三角形上筋(8)穿上顶点布设,两根下筋(10)分别穿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顶点位置布设,上筋(8)与下筋(10)所在平面内设置有固接二者的腹筋(9);
所述轨道梁(2)内设Ⅰ号箍筋(11)、Ⅱ号箍筋(12),轨道梁(2)梁顶还布设梁顶纵向受力钢筋(17),轨道梁(2)梁底布设梁底纵向受力钢筋(16),所述轨道梁(2)顶部布设梁顶甩筋(13),所述梁顶甩筋(13)锚固于轨道梁(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承受重载的叠合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筋(8)为一肢或两根并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承受重载的叠合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筋(9)为三角波状,其波峰和波谷分别为与上筋(8)和下筋(10)的固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承受重载的叠合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筋(9)与上筋(8)、下筋(10)的固接方式为焊接或铁丝捆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承受重载的叠合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底层预制板(3)、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4)、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5)上皮预留锯齿。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可承受重载的叠合钢筋混凝土板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施工制作盖梁(1)完毕后,起吊预制混凝土轨道梁(2)至盖梁(1)的给定位置,将轨道梁(2)通过节点固定连接,而后吊装均埋设有格构筋的边底层预制板(3)及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4)、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5)至轨道梁(2)上的安装点,以边底层预制板(3)及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4)、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5)中格构筋的上筋(8)作为安放施工支架和安设叠合层内面筋,然后在边底层预制板(3)及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4)、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5)上搭接固定上皮纵向构造钢筋(15)、下皮纵向构造钢筋(18)、下皮横向构造钢筋(19),并在周圈处支设模板,浇注混凝土形成现浇板(14),浇注的现浇板(14)与边底层预制板(3)、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4)、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5)形成轨道板,并与轨道梁(2)连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192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保温板的锚固件安装方法
- 下一篇:别墅屋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