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承受重载的叠合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1928.9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6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田承昊;董城;余洋;米宏广;孙红峰;赵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1D19/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董光仁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受 重载 叠合 钢筋混凝土 板结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承受重载的叠合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包括盖梁,所述盖梁上吊装并通过节点固定有轨道梁,所述轨道梁上端设置有埋设格构筋的边底层预制板、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所述边底层预制板、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下皮处布设纵向构造钢筋、横桥向受力钢筋、下筋,其上皮处浇注有现浇板。一种可承受重载的叠合钢筋混凝土板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过程:施工制作盖梁完毕后,起吊预制混凝土轨道梁至盖梁的给定位置,吊装均埋设有格构筋的预制板至轨道梁上的安装点,在预制板上搭接固定钢筋浇注混凝土形成现浇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承受重载的叠合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桥面板结构或楼面板结构,单纯采用现浇板结构时,结构整体性能较好,但施工周期较长,现场施工难度较大,耗费人力资源高,且模板用量较大,相应提高建造成本。
预制混凝土板结构是适合工业化的结构形式,可以工厂化制作,进而缩短现场作业时间。预制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间的节点连接构造决定了结构整体性能,但现有的预制混凝土结构节点一般是结构的薄弱环节,影响了受力性能,而且施工过程较为复杂。
再者,对于采用预制板的混凝土板结构,通常将其布置于框梁或轨道梁之上,板、梁之间整体性较差,相互之间共同受力能力弱。
因此,结合混凝土现浇板及预制板的制作及受力特点,进而开发一种施工方便、受力性能良好的现浇混凝土板及预制混凝土板结合的叠合板及其制作方法,以达到提高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及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承受重载的叠合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承受重载的叠合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包括盖梁,所述盖梁上吊装并通过节点固定有轨道梁,所述轨道梁上端设置有边底层预制板、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所述边底层预制板、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中均埋设格构筋,所述格构筋包括上筋、腹筋、下筋,所述边底层预制板、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下皮处布设纵向构造钢筋和伸出端面的横桥向受力钢筋、下筋,其上皮处浇注有现浇板,所述现浇板中搭接固定有上皮纵向构造钢筋、下皮纵向构造钢筋、下皮横向构造钢筋,浇注的现浇板与边底层预制板、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形成轨道板,并与轨道梁连为一体。
所述格构筋横断面呈正放等腰三角形上筋穿上顶点布设,两根下筋分别穿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顶点位置布设,上筋与下筋所在平面内设置有固接二者的腹筋。
所述上筋为一肢或两根并结。
所述腹筋为三角波状,其波峰和波谷分别为与上筋和下筋的固接点。
所述腹筋与上筋、下筋的固接方式为焊接或铁丝捆绑。
所述轨道梁内设Ⅰ号箍筋、Ⅱ号箍筋,轨道梁梁顶还布设梁顶纵向受力钢筋,轨道梁梁底布设梁底纵向受力钢筋。
所述轨道梁顶部布设梁顶甩筋,所述梁顶甩筋锚固于轨道梁内。
所述边底层预制板、Ⅰ号梁间底层预制板、Ⅱ号梁间底层预制板上皮预留锯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19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保温板的锚固件安装方法
- 下一篇:别墅屋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