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载固相内核的重组脂蛋白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92575.4 申请日: 2017-02-21
公开(公告)号: CN108451929B 公开(公告)日: 2021-04-16
发明(设计)人: 高小玲;黄佳琳;江淦;宋清香;陈红专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主分类号: A61K9/51 分类号: A61K9/51;A61K47/24;A61K47/28;A61K47/14;A61K47/18;A61K47/02;A61K31/7105;A61K48/00;A61P35/00;A61P25/00
代理公司: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代理人: 薛琦;吕学辰
地址: 200025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包载固相 内核 重组 脂蛋白 及其 制备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含有固相内核的脂蛋白纳米递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采用重组脂蛋白包裹载药的固相内核,解决了药物包载方法受限于药物理化性质的局限性,提高了亲水性药物的负载量和稳定性。该纳米递药系统具有溶酶体逃逸、Ras高表达或激活的肿瘤细胞靶向性以及血脑屏障穿透性等性能。同时,该纳米递药系统制备方法简单,适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以及化学制药领域,涉及药物传递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固相内核的重组脂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于基因治疗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例如RNAi的研究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肿瘤治疗策略,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然而,如何高效靶向运输完整的、功能化的基因药物仍是肿瘤等疾病基因治疗应用的主要限速步骤,即如何通过全身系统性给药高效地将基因药物靶向运输到肿瘤组织细胞中去,并有效地释放到细胞特定部位以发挥其功能。包括(DNA)、寡核苷酸(RNA)、micro RNA、小干扰核苷酸(siRNA)以及小发夹RNA(shRNA)在内的基因药物在体内循环时,容易被血液、组织或胞浆中的酶降解,生物半衰期较短。同时由于基因药物多为亲水的大分子物质,生理条件下带有较强的负电,故难以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因而,选择适当的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进行有效的表达,是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

脂蛋白作为天然纳米载体,生物相容性好且稳定性优良,在递送成像试剂和治疗药物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仿生学原理构建的脂蛋白纳米粒大部分可规避单核吞噬系统从而在体循环中长时间保持稳定。脂蛋白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纳米载体,已被成功应用于负载亲水性、疏水性药物、蛋白质和核酸。传统脂蛋白对药物的负载方法主要取决于药物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疏水性药物,药物主要负载在脂蛋白的疏水内核中,对于亲水性药物,药物主要吸附在脂蛋白的亲水外壳中,由于物理吸附作用极易从载体表面脱落,造成药物泄露。尽管脂蛋白已经成功用于负载各种药物,但是负载量低,负载方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药物分子的理化性质。鉴于传统脂蛋白载药存在的问题,如能采用疏水性的固相内核载带药物,将有望改善传统脂蛋白载药受限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负载量低及易泄露的问题,同时增加药物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药物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效果,降低全身性的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固相内核的脂蛋白纳米递药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固相内核的脂蛋白纳米递药系统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固相内核的脂蛋白纳米递药系统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

为实现以上第一个目的,本发明公开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固相核心的重组脂蛋白纳米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递药系统由脂质、载脂蛋白和固相内核组成;所述固相内核由药物分子、不溶性或难溶性无机盐构成,药物分子负载在固相内核中。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不溶性或难溶性无机盐为可生物降解的磷酸钙沉淀、碳酸钙沉淀、硫酸钙沉淀、氟化钙沉淀、硅酸钙沉淀、海藻酸钙沉淀、硫酸镁沉淀、磷酸镁沉淀、碳酸镁沉淀、氟化镁沉淀、硅酸镁沉淀、硫酸钡沉淀、磷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氟化钡沉淀、硅酸钡沉淀的一种或多种,尤其优选磷酸钙或碳酸钙沉淀。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脂质是蛋磷脂、豆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磷脂酸、心磷脂、溶血磷脂、鞘氨醇、神经酰胺、鞘磷脂、脑苷脂、神经节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酯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载脂蛋白是ApoE及其模拟肽,ApoA-I、ApoA-II、ApoA-IV及其模拟肽,ApoC-I、ApoC-II、ApoC-III及其模拟肽中的一种或多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25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