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二次胶接工艺制造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2838.5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1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朋;叶宏军;陈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0 | 分类号: | B29C70/30;B29C70/5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二次 工艺 制造 复合材料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用二次胶接工艺制造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结构单元非独立固化,而是借助隔离体以整体组合方式进行同时固化。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二次胶接工艺制造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方法,该方法设计合理,简单易行,能够有效提升复合材料胶接结构胶接面的制造质量,对于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制造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用二次胶接工艺制造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目前复合材料胶接结构已获得广泛应用,作为结构整体化实现的重要途径,其在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二次胶接工艺是制造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重要方法,其传统做法是先在结构单元的模具上分别独立固化蒙皮、筋条、肋等结构单元,然后将上述已固化完成的结构单元通过胶接的方式进行粘接,实现了将数个结构单元的有效相连,满足了复合材料胶接结构对于服役功能的总体需求。
然而,上述二次胶接工艺的传统做法存在技术弊端,其采用胶膜直接将已独立固化的结构单元以“硬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化胶接,因现有模具制造水平的限制,结构单元在胶接结构区域的配合精度较差,胶接过程中胶膜已无法通过适度的树脂流动来修正这种精度公差,从而造成胶接面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对于结构单元众多、胶接区域结构形式复杂、胶接面积相对较大的复合材料胶接结构,这种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复合材料整体化发展,复合材料胶接结构愈来愈复杂,复合材料胶接结构胶甚至同时兼具结构单元众多、胶接区域结构形式复杂、胶接面积相对较大等结构特征,二次胶接工艺的传统做法显然已无满足此类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制造技术需求,因此针对二次胶接工艺的传统做法进行技术优化就成为制造此类复合材料胶接结构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针对传统二次胶接工艺在制备复合材料胶接结构时,因结构单元在胶接结构区域配合精度较差,容易造成的胶接面的质量问题,提出一种采用二次胶接工艺制造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新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1)借助模具工装,依据设计结构,采用预浸料铺贴制造整体复合材料胶接结构坯体,其中胶膜以隔离体替代,隔离体厚度H隔、胶膜厚度H胶与胶膜载体厚度H载满足H载﹤H隔﹤H胶关系;(2)采用密封胶条封挡坯体边缘,铺放工艺辅料,真空封装并执行预浸料固化工艺进行固化;(3)待固化结束,开模,取出隔离体,将整体复合材料胶接结构沿隔离体拆卸为数个已固化的结构单元或其与芯模的组合体;(4)按照设计结构,借助定位工装,将已固化的结构单元或其与芯模的组合体用胶膜进行组合;(5)采用密封胶条封挡胶膜边缘,铺放工艺辅料,真空封装并执行胶膜固化工艺进行固化;(6)待固化结束,开模并经切割、修整得到复合材料胶接结构。
所述的胶膜为树脂/载体复合胶膜,树脂主体材质包含环氧树脂、双马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以及氰酸脂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树脂的混合,载体主体材质为尼龙,结构形式为织物或无纺布。
所述的隔离体主体材质为聚四氟乙烯,结构形式为连续性膜或织物。
所述的H隔﹤0.3mm,所述的H胶﹤0.5mm,所述的H载﹤0.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28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箱门体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耐候型玻璃钢制品真空导入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