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粒度可控氢氧化镁反应结晶装置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7494.7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5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树;胡永琪;刘润静;孙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F5/22 | 分类号: | C01F5/22;B01D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18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氧化镁 反应结晶 可控 反应结晶器 产品粒度 进料管 电动搅拌器 夹套式釜体 进料分布器 氯化镁进料 搅拌桨叶 粒度分布 氢氧化钠 纵向隔板 出料管 导流筒 输送泵 可调 灵活 生产 | ||
1.一种粒度可控氢氧化镁反应结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反应结晶器(1)、输送泵(2)和管路(3)组成,反应结晶器(1)数量为2~6组;反应结晶器(1)包括夹套式釜体(4)、导流筒(5)、纵向隔板(6)、搅拌桨叶(7)、电动搅拌器(8)、氯化镁进料管(9)、氢氧化钠进料管(10)、进料分布器(11)、氢氧化镁出料管(12)、氢氧化镁进料管(13);
所述的反应结晶器(1)导流筒(5)直径为夹套式釜体(4)内径的0.4~0.8倍,导流筒(5)下沿距离夹套式釜体(4)底部10~50cm;
所述的反应结晶器(1)的搅拌桨叶(7)为1~3层下压式旋桨叶;
所述的反应结晶器(1)的夹套式釜体(4)与导流筒(5)之间可安装纵向隔板(6),也可以不安装纵向隔板(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度可控氢氧化镁反应结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结晶器(1)的氯化镁进料管(9)和氢氧化钠进料管(10)采用如下的方式布置:
① 对于夹套式釜体(4)内安装纵向隔板(6)的结晶器,氯化镁进料管(9)口和氢氧化钠进料管(10)口均位于导流筒(5)外,管口高度介于导流筒(5)上沿下方5~30cm至导流筒(5)下沿上方5~30cm之间,分别布置于纵向隔板(6)的两侧;
② 对于夹套式釜体(4)内不安装纵向隔板(6)的结晶器,氯化镁进料管(9)口位于导流筒(5)内,在导流筒(5)上沿下方5~30cm;氢氧化钠进料管(10)口位于导流筒(5)外,在导流筒(5)下沿上方5~30cm;也可将两种原料进料管位置互相调换;
③ 位于导流筒(5)外的氯化镁进料管(9)或氢氧化钠进料管(10)下端均连接进料分布器(11),进料分布器(11)为弧形圆管,其管壁上均匀开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度可控氢氧化镁反应结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结晶器(1)的数量根据产品粒度要求不同可在2~6组之间增减。
4.使用权利要求1和2所述任一一种粒度可控氢氧化镁反应结晶装置的氢氧化镁反应结晶工艺,其特征在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并联加入到所述的各反应结晶器(1),生成的氢氧化镁悬浮液则串联依次流过所述的各反应结晶器(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氧化镁反应结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每级反应结晶器(1)的氢氧化镁管路均可输送出氢氧化镁产品。
6.使用权利要求1-3所述任一一种粒度可控氢氧化镁反应结晶装置和权利要求4-5所述的任一氢氧化镁反应结晶工艺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 在各个反应结晶器(1)中加入质量浓度15%~20%的氯化钠溶液作为反应结晶底液,开启搅拌;向第1至第3级反应结晶器(1)夹套内加入蒸汽,使三个反应结晶器(1)内氯化钠溶液温度分别达到操作温度设定值;
② 向第1级反应结晶器(1)内按设定的比例加入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在设定的反应时间后,开启第1级反应结晶器(1)后输送泵(2),将反应生成的含氢氧化镁晶核悬浮液输送至第2级反应结晶器(1),并向第2级反应结晶器(1)按设定的比例加入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③ 进行设定的反应时间后,开启第2级反应结晶器(1)后输送泵(2),将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悬浮液输送至第3级反应结晶器(1),并向第3级反应结晶器(1)按设定的比例加入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④ 进行设定的反应时间后,开启第3级反应结晶器(1)后输送泵(2),将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悬浮液输送出反应结晶装置,反应结晶过程进入连续稳定运行状态;
⑤ 在连续稳定运行状态下,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以设定的比例和设定的流量并联加入各反应结晶器(1);氢氧化镁悬浮液以设定的流量流出各级反应结晶器(1),从各级反应结晶器(1)流出的氢氧化镁悬浮液可以进入下一级反应结晶器(1),也可以输送出反应结晶装置用以制备不同粒度的氢氧化镁产品,也可以一部分进入下一级反应结晶器(1),另一部分输送出反应结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749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酸锂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可扩展的电缆桥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