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炉渣处理及热能利用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9798.7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5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余建波;任忠鸣;邓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B3/08 | 分类号: | C21B3/08;C21B3/06;F27D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渣 处理 热能 利用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渣处理工艺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熔渣热能利用方法和装置,应用于二次能源回收和熔渣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从目前全国来看,我国现高炉渣处理全部采用水淬法,高炉渣热能利用率极低,所谓的利用就是部分企业在高炉渣水淬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进行冬季取暖。根据资料介绍,鞍钢高炉渣铁比300kg/t,本钢高炉渣铁比400kg/t,北台钢铁厂2006年平均高炉渣铁比460kg/t。《炼铁学》炉渣焓热430Kcal/kg计算,如按本钢每炼1t生铁渣焓热为400×430×4.18=718960kJ,由于高炉渣的主要成分是CaO、SiO2、MgO等,渣生成化学成分、结构没有变化,因此可将渣的焓热视为显热计算。如果标准煤按照发热值按照29260KJ/kg计算,全国生铁年产量按7亿t计算,渣铁比按400kg/t计算,每年因高炉渣带走热量相当于4435.4万t标准煤,价值547.2亿元,当然还有铜冶炼、铝冶炼及其它金属冶炼过程中的渣。
目前国内外高炉渣显热利用的研究不少。重庆大学200620110985.4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炉渣热回收装置。该方法采用液渣直接入安装有旋转轮的蜜蜂容器里,红的热渣落到旋转轮上被电机带动的高速旋转轮抛出,开始粒化并冷却,同时空气被加热,热的空气经风机引出进入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交换出的空气再加以利用。俄罗斯RU2018494专利公开了一种《渣处理方法及实验装置》。该方法是高温液态炉渣被注入放置的滚筒内,当炉渣与置于滚筒内的钢球接触时被急冷,炉渣由液态转成脆状可塑态并凝固在球体表面,由于球体的彼此运动和彼此碰撞,炉渣被破碎成700℃左右粒状固态渣,固态渣连续输送到气渣交换器内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200810229364.1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循环法高炉渣热能利用及实验装置。该处理是高炉渣由渣沟直接经喂料机抛到密闭容器沸腾釜内,经过抛射、反射及喷水或入水冷却,再经过低温循环蒸汽冷却等过程使渣冷却、粒化,过程中产生的过热蒸汽经风机循环输出加以利用。这些渣处理及热回收方法归结起来基本都是利用空气或者水蒸气作为冷却介质,需要冷却空气用量大,设备复杂,风机功率大,或者由于密封压力问题,蒸汽温度难以上升,热利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炉渣处理及热能利用方法及装置,能进行炉渣处理和渣热能回收的功能集成,即浮法炉渣热能利用。该方法能使炉渣由渣沟流入锡液槽内,由于炉渣密度小,浮在锡液表面,并向锡液放热,锡液吸收热量。通过控制熔渣流速,使其冷却至渣熔点开始凝固,再经过轧辊碾碎成所需大小收集保温起来,可用作二次热能利用。
为达到上述发明创造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炉渣处理及热能利用方法,分阶段进行液态熔渣的热量的回收利用,具体步骤如下:
a.熔渣的第二阶段热量回收过程:
首先利用锡液浮法收集液态的熔渣的热量,具体使熔渣流入锡液槽内,熔渣浮在锡液表面上,在锡液槽内形成分层的高温熔体,熔渣向锡液放热,锡液吸收熔渣的热量,利用热交换器,将锡液中储存的热能进行热能回收利用,使锡液成为熔渣和热交换器的热端之间进行热量输送的热桥,进行熔渣的第一阶段热量回收,即完成液态渣的热能收集;特别适用于对温度高于300℃的冶金熔渣进行热能回收利用;尤其适用于对高炉冶金熔渣进行热能回收利用;
b.固态渣的粒化处理:
通过控制熔渣流速,使熔渣完成在步骤a的第一阶段热量回收过程后,使熔渣冷却至渣熔点后,渣熔开始凝固,再将凝固后的固态渣进行破碎粒化,破碎成所需大小的粒状固态渣,将粒状固态渣收集起来,并进行保温;优选利用轧辊碾碎凝固渣,进行破碎;在固态渣的粒化处理过程中,优选通过调整轧辊间距,获得所需要粒度尺寸的粒状固态渣;
c.熔渣的第二阶段热量回收过程:
利用另外的热交换器,将经过步骤b制备的粒状固态渣中剩余的热能进行二次热能利用,使固态渣冷却,进行固态渣的热能收集,即完成熔渣的第二阶段热量回收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97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