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井气囊法下水的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下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6281.0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3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勋;杨根明;罗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10 | 分类号: | E02D2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冯龙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井 气囊 下水 结构 基于 方法 | ||
1.一种沉井气囊法下水的结构,沉井包括围设形成环状的井壁以及设置于所述井壁内的若干隔舱,各隔舱与所述井壁围设形成多个井孔,沉井底部设置底托板,所述底托板沿井壁封闭所述井孔的下端口,底托板下布置气囊,气囊设置在坡道上,坡道的低位临近水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朝着靠近水域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坡度为1%~3%,第二段的坡度为6.5%~7%,第三段的坡度为10%,第四段的坡度为15%;且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的长度比满足X:1:1:1,其中X取值为5~7中任意自然数;所述底托板下方的气囊按照间距2.3m进行布置,同时在隔舱正下方加密设置小气囊;坡道第四段最低端离水面高差为0.2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气囊法下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长度为100m,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的长度均为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气囊法下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气囊环绕设置在隔舱正下方的气囊周围。
4.基于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结构的气囊法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自沉井拼装位置至水域处依次设置四段下水坡道,朝着靠近水域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坡度为1%~3%,第二段的坡度为6%~7%,第三段的坡度为10%,第四段的坡度为15%;且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的长度比满足X:1:1:1,其中X取值为5~7中任意自然数;
(2)对下水坡道利用挖机进行修正并碾压,碾压完成后需要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要求承载力不小于气囊工作压力的2倍;
(3)在下水坡道的第一段处拼装沉井,沉井拼接完成后在后端通过后拉缆连接两个地锚;
(4)选择无降水天气的高潮位时段对气囊充气,待气囊完全托起沉井后,释放后拉缆,使沉井依次沿着下水坡道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下滑;其中沉井在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上下滑时,后拉缆分别以速度V1、V2、V3、V4释放,且V1<V2<V3<V4;沉井下滑过程中始终保证后拉缆受力;
(5)沉井下滑至水边线时,后拉缆断缆,沉井滑入水中;
(6)待沉井整体入水并达到稳定吃水深度后,由拖轮靠近沉井并进行拴绑;
(7)由拖轮拖动沉井至底托板脱离区,底托板脱离区的最小水深=沉井吃水深度+底托板型钢支架高度;脱离、回收底托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法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气囊充气前,使后拉缆已经处于受力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法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托板在沉井下滑时与沉井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法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前在底托板上预留起吊钢丝绳和浮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628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沉井十字形拉槽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英石板材切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