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井气囊法下水的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下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6281.0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3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勋;杨根明;罗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10 | 分类号: | E02D2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冯龙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井 气囊 下水 结构 基于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井气囊法下水的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下水方法,下水坡道朝着靠近水域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坡度为1%~3%,第二段的坡度为6.5%~7%,第三段的坡度为10%,第四段的坡度为15%;且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的长度比满足X:1:1:1,其中X取值为5~7中任意自然数。本发明不需要提前断缆仍然就能确保沉井具有足够的入水动力,明显提高了气囊法下水时的安全性、消除了安全隐患,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井气囊法下水的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下水方法。
背景技术
水域沉井基础施工,或是桥梁桩基础采用双壁钢围堰施工时,为减小水上施工的不安全性和加快施工进度,要求沉井在岸边加工一次性下水。传统的沉井下水方式一般采用在岸边设置滑道,利用滑道下水。但是这种传统方式中,下水滑道均为固定式滑道,由于沉井、围堰等重量很大,使得滑道上所受的压强很大,施工时对场地要求非常严格,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同时带来不安全性。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利用向水域方向倾斜的坡道,配合气囊使沉井靠自重下水的方法。但是现有的气囊法下水方法中,大都是设置两段相接的坡道,其中一段远离水域较为平坦,用于拼装沉井,另一段靠近水域坡度更大用于沉井快速下滑。但是该种方式所设置的坡道结构,在沉井下水时需要手动不断调整锚机放缆的速度;同时其坡度较大段也仅为5~6°的坡度范围,为了确保入水后较大的惯性,在沉井刚达到坡度较大的坡道上时就需要提前断缆使沉井下滑入水,沉井下滑过程中需要整体滑过该段坡道,在此过程中没有了锚机的牵引与导向,存在运动方向发生偏差的风险,导致最终入水角度与设计角度存在较大偏差,影响拖轮的提前排布与走位,严重时甚至使得沉井未在设计区域入水而滑至了浅水区域造成搁浅、或是沉井滑至了拖轮待命区域导致工程事故的复杂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井气囊法下水的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下水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沉井通过气囊法下水时需要提前断缆、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实现提高气囊法下水时的安全性、消除隐患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沉井气囊法下水的结构,沉井包括围设形成环状的井壁以及设置于所述井壁内的若干隔舱,各隔舱与所述井壁围设形成多个井孔,沉井底部设置底托板,所述底托板沿井壁封闭所述井孔的下端口,底托板下布置气囊,气囊设置在坡道上,坡道的低位临近水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朝着靠近水域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坡度为1%~3%,第二段的坡度为6.5%~7%,第三段的坡度为10%,第四段的坡度为15%;且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的长度比满足X:1:1:1,其中X取值为5~7中任意自然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62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沉井十字形拉槽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英石板材切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