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河道河水与河岸土壤中重金属交互迁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8924.5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7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峰;刘睿;张功多;张立涛;安路阳;王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D31/00;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河道 河水 河岸 土壤 重金属 交互 迁移 污染 吸附 阻隔 | ||
1.防治河道河水与河岸土壤中重金属交互迁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阻隔墙墙体和重金属吸附管;所述吸附阻隔墙墙体与河岸土壤接触的一侧为墙背,与河水接触一侧为墙面,沿吸附阻隔墙墙体长向和高向分布多根重金属吸附管,每根重金属吸附管均横贯在墙背与墙面之间,重金属吸附管内填充有重金属吸附材料;墙背外侧设渗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与河岸土壤中重金属交互迁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阻隔墙墙体的渗透系数小于重金属吸附管的渗透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与河岸土壤中重金属交互迁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向河道内下方倾斜,其坡度为1:0.1~0.5;吸附阻隔墙的墙底向河道内上方倾斜,坡度为1:0.1~0.3;吸附阻隔墙墙体的墙顶宽度为1000~2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与河岸土壤中重金属交互迁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层的厚度为300~600mm;渗滤层材料为砂土、碎石、砾石、矿渣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与河岸土壤中重金属交互迁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吸附管的管体材质为UPVC,公称直径150~500mm;相邻重金属吸附管间距2000~2500mm,呈梅花型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与河岸土壤中重金属交互迁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吸附管朝向墙面一侧向下倾斜,斜度为3%~5%;其位于墙面一侧的管体表面与墙面平齐,且设有封盖;封盖材质为UPVC,其上布设通孔,通孔孔径小于重金属吸附材料的粒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与河岸土壤中重金属交互迁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吸附材料为活性炭、沸石、蛭石或蒙脱石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与河岸土壤中重金属交互迁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吸附材料通过与重金属吸附管管体内径相配合的圆柱形模袋盛装,然后置于重金属吸附管管体之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与河岸土壤中重金属交互迁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吸附管中最底层吸附管高于河道河水常年水面高度200~3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与河岸土壤中重金属交互迁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阻隔墙墙体采用浆砌石、混凝土或毛石砌筑;采用毛石砌筑时,用水泥砂浆将墙背表面上的缝隙凹处抹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892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