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溶性微针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9814.0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7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成国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分类号: | A61K9/00;A61K47/36;A61K8/02;A61K8/73;A61Q19/0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 |
地址: | 154700 黑龙江省佳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溶性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溶性微针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可溶性微针给药作为一种新型无痛经皮给药的技术,可在皮肤上无痛地创造微米级的药物传输通道,增强皮肤对活性物质或药物,尤其是大分子药物的渗透性。因可溶性微针给药技术具有的无痛、安全、易操作等优势,是未来药物经皮向体内传导的发展方向。
微针给药技术使用的微针的高度一般为50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 可穿透具有天然保护作用的皮肤角质层(通常只有10微米至20微米),但未达到神经末梢分布丰富的皮肤深层,不会产生痛觉,适合于微量活性物质、药物、基因、蛋白质或疫苗等制剂的透皮注射,将药物或活性物质释放到血液或细胞中。
可溶性微针是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为基质制作出的微针,除具有一般微针的优点,其具有的生物可降解特性解决了微针一旦断裂于皮肤内难以处理这一难题,而且在一定程度是提高了微针的载药量,扩大了微针的应用范围,因此生物可降解微针有望成为经皮给药系统的理想载体,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其中可溶性微针贴片是一种常见的微针使用方法,很多申请人提出关于微针贴片方面的申请。另外,美国乔治亚大学的学者已提出了通过蚀刻玻璃或使用光刻法形成模具来制作生物可降解性聚合物微针的方法,在论文《Biodegradable polymer microneedles: Fabrication, mechanics and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提出了可溶性微针制作方法,该方法使用模具塑型制作方法(Micro Molding Method)制作可溶性微针。该方法首先通过微电机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技术制作出可用于微针塑型的硅或高分子聚二甲基硅氧烷模具。然后将混合有活性物质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通过溶解(透明质酸、羟甲基化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或熔融(聚乙醇酸、聚乳酸或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的方式浇入填充到硅或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针型模具中。最后通过高温真空干燥等过程使高分子溶液固化成微针形状,最后再将固化的微针与模具分离来完成微针的制作。
参见图1,制作可溶性微针13时,首先需要将制成固态微针的可溶性高分子材料和需要搭载的药物制成高分子溶液,然后将高分子溶液注入到微针模具10内,通过使用离心或者抽真空的方法,将高分子溶液填充到微针模具10的微孔腔体11内,但通常需要数次重复离心或抽真空的过程,才可达到混合溶液充分填充到微针模具10的微孔腔体11内。然后,通过高温干燥,使微针模具10内的高分子溶液固化,最后将固态成型的微针13与微针模具10分离,最终形成可溶性微针13。
由于微针模具10的凹形微针腔体11是亚微米级别大小,粘性高的高分子溶液12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无法实现混合溶液自发填充到微针模具10的微孔腔体11之中。如果高分子溶液12在微针模具10中的不完全填充到微针腔体11内可能会导致最终形成的微针13的针头形态不完整,或者无法将固化的微针13完全从微针模具10中分离出来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微针的制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微针模具10施加离心力或者抽真空处理等方式来达到使高分子溶液填充到微针模具10的微孔腔体11中。现在微针的制作方法通常需要数次反复上述过程,才可以达到完全将高分子溶液填充到微针腔体11中。由于现有的制作方法中,向微针模具10施加的离心力或者抽真空处理过程以及需要反复该加工过程,存在每批次微针生产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在可溶微针产业化方面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且制造效率高的可溶性微针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可溶性微针的制造方法包括制作微针模具,微针模具具有多个微孔腔体,并且,使用高压喷射设备向微孔腔体内喷射高分子溶液,使高分子溶液可直接填充于每一微孔腔体内,待高分子溶液干燥后,从微针模具取出固化的微针。
由上述方案可见,制造微针时将粘度较高的高分子溶液经过高压喷射设备喷射到微孔腔体内,利用高压将粘度较高的高分子溶液推进到微孔腔体内可以克服高分子溶液的表面张力,从而让高分子溶液直接填充到微孔腔体内。可见,微针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不需要通过施加离心力、抽真空等方式将高分子溶液填充到微孔腔体内,简化了微针的制作流程,提高了微针的生产效率,从而达到降低可溶性微针制造成本的目的。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使用高压喷射设备向微孔腔体内喷射高分子溶液包括使用高压雾化设备向微孔腔体喷射雾化的高分子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成国,未经李成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98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