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钟分频电路及其分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2850.2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0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章;张召旭;乔瑛;侯书珺;丁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23/48 | 分类号: | H03K2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五***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存器 输入端 输出端连接 计数器 时钟分频 电路 反相器 分频 与门 同步器 外部输入信号 同步器输出 时钟输入 芯片功耗 芯片系统 多频率 二分频 时钟源 平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钟分频电路及其分频方法。该时钟分频电路包括计数器、第一锁存器、第二锁存器、反相器、同步器和与门,其中,计数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锁存器的输入端,第一锁存器的输出端连接与门的输入端,计数器的输出端连接同步器的输入端,同步器输出端连接第二锁存器的输入端,第二锁存器的输出端连接与门的输入端,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锁存器的输入端,外部输入信号作为时钟源时钟输入计数器、第一锁存器和反相器;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三分之二时钟分频电路和分频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芯片功耗与性能相平衡,能够实现精确的三分之二分频定时,使得芯片系统能够实现更多频率选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时钟分频电路及其分频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偶数时钟分频(二、四分频)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该偶数时钟分频电路,该时钟分频电路由一个计数器、一个反相器和一个触发器组成,即可完成对时钟的分频功能。现有偶数时钟分频电路的工作原理,是把输入的时钟源时钟信号作为计数脉冲,由于计数器的输出端是按一定规律输出脉冲的,所以对不同的端口输出的信号脉冲,就可以看作是对输入信号的“分频”,而分频频率的工作过程,则由选用的计数器所决定,因此,如果选用的是二进制计数器,则是二分频时钟电路,如果选用的是四分频计数器,则是四分频时钟电路,以此类推。因此,计数器计数计满后,会向触发器发送一个使能信号,触发器接收到使能信号后,就会接收经反相器处理过后的源时钟信号,最后由触发器输出最后分频时钟。但是,芯片采用现有的偶数时钟分频电路及其分频方法之后,虽然芯片的功耗成倍下降,但其运算速度也会成倍下降,导致芯片的功耗与速度二者无法兼得,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时钟分频电路及其分频方法,能够保持芯片功耗与性能平衡的时钟分频方案,该时钟分频方案能够对时钟源时钟进行三分之二分频功能,从而达到让芯片性能与功耗平衡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时钟分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分频电路包括计数器、第一锁存器、第二锁存器、反相器、同步器和与门,其中,计数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锁存器的输入端,第一锁存器的输出端连接与门的输入端,计数器的输出端连接同步器的输入端,同步器输出端连接第二锁存器的输入端,第二锁存器的输出端连接与门的输入端,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锁存器的输入端,外部输入信号作为时钟源时钟输入计数器、第一锁存器和反相器;
计数器将时钟源时钟进行三分频处理后输出第一时钟,第一锁存器将时钟源时钟和第一时钟锁存后输出第二时钟,反相器将时钟源时钟翻转后输出第三时钟,同步器将第一时钟和第三时钟同步后输出第四时钟,第二锁存器将第三时钟和第四时钟锁存后输出第五时钟,与门将第二时钟和第五时钟相与后输出三分之二时钟。
一种时钟分频电路的分频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1:外部输入信号作为时钟源时钟,计数器将时钟源时钟进行三分频处理后输出第一时钟;
步骤2:第一时钟和时钟源时钟经第一锁存器锁存后输出第二时钟;
步骤3:时钟源时钟经反相器翻转后输出第三时钟;
步骤4:第一时钟和第三时钟经同步器同步后输出第四时钟;
步骤5:第三时钟和第四时钟经第二锁存器锁存后输出第五时钟;
步骤6:第二时钟和第五时钟经与门相与后输出三分之二时钟。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三分之二时钟分频电路和分频方法,所获得的有益效果是:
1.该方案对时钟分频的处理处于二、四分频的中间态,能够更好地实现芯片功耗与性能相平衡;
2.该方案能够实现精确的三分之二分频定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28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