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灯的色温调节方法、系统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4879.4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1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安淑苗;李琦;董嵩松;肖静杰;安旺;和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B60Q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灯 天气状况 三原色光源 目标色温 色温 色温调节 环境信息判断 环境信息 开关控制 天气状态 照明状况 行车安全 下车灯 占空比 比对 大灯 穿透 灯光 查询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灯的色温调节方法、系统及车辆。该方法包括:检测环境信息,并根据环境信息判断天气状况;获取适应于当前的天气状况的目标色温,其中,不同的天气状况对应于不同的色温;根据目标色温查询车灯中三原色光源中每一个的开启时间或占空比;根据车灯中三原色光源中每一个的开启时间或占空比对车灯中三原色光源进行开关控制,以使车灯的色温达到目标色温。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状态调节车灯(如前照大灯)的色温,进而使车辆能够满足不同天气状况下车灯的照明状况,兼具照明亮度和灯光的穿透效果,提升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灯的色温调节方法、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车灯(如前照大灯)包括卤素灯、氙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等。卤素灯的亮度最低但在能见度很差的时候如雾、雨雪天气灯反而穿透力更强,照明效果也会更好;氙灯相比卤素灯亮度等都有所提升,但由于氙灯的色温一般都很高,在遭遇能见度很差的天气时,例如大雾天光线会和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微颗粒发生漫反射,造成眼前一片白的效果,反而对于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这也就是很多车使用了近光氙气远光卤素组合的原因;LED车灯寿命很长,发光高效率高的同时能耗又低,成为各个厂商研发的重点,更被认为是未来的趋势,但LED的色温偏高,甚至有些偏蓝色。
按照光学原理讲,黄色光的穿透能力比蓝色光强,特别是在雨雪雾天夜间行驶时,3000K左右色温的车灯车肯定比5000K,7500K的照得远。但偏黄色给人的感知不是很亮,所以氙灯、LED车灯会让人眼感知很亮,但是在恶劣天气(如大雾、大雨)条件下,氙灯和LED车灯穿透效果并不理想,影响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灯的色温调节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状态调节车灯(如前照大灯)的色温,进而使车辆能够满足不同天气状况下车灯的照明状况,兼具照明亮度和灯光的穿透效果,提升行车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灯的色温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判断天气状况;获取适应于当前的天气状况的目标色温,其中,不同的天气状况对应于不同的色温;根据所述目标色温查询所述车灯中三原色光源中每一个的开启时间或占空比;根据所述车灯中三原色光源中每一个的开启时间或占空比对所述车灯中三原色光源进行开关控制,以使所述车灯的色温达到所述目标色温。
进一步的,所述天气状况包括晴/阴天、雨/雪天和雾/雾霾天,其中,对应于所述晴/阴天的目标色温高于对应于所述雨/雪天的目标色温,对应于所述雨/雪天的目标色温高于对应于所述雾/雾霾天的目标色温。
进一步的,当所述天气状况为雾/雾霾天时,还包括:判断雾/雾霾的等级,其中,不同的雾/雾霾的等级对应于不同的色温,所述获取适应于当前的天气状况的目标色温的步骤包括:获取适应于当前的雾/雾霾的等级得到目标色温。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目标色温查询所述车灯中三原色光源中每一个的开启时间或占空比的步骤包括:根据目标色温查询预存的色温-三原色光源开启时间或占空比的映射表得到对应于所述目标色温的三原色光源中每一个的开启时间或占空比,其中,所述色温-三原色光源开启时间或占空比的映射表预先标定得到,所述色温-三原色光源开启时间或占空比的映射表包括色温、色坐标以及三原色光源开启时间或占空比的数据以及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还包括:接收驾驶员输入的手动色温调节指令;根据所述手动色温调节指令对所述车灯的色温进行调节,其中,所述手动色温调节指令由档位开关或者无极调节开关触发。
进一步的,还包括:接收驾驶员输入的语音/手势色温调节指令;根据所述语音/手势色温调节指令对所述车灯的色温进行调节,其中,所述语音/手势色温调节指令由语音控制模块/手势采集模块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48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