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频运动目标与Mac地址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4955.1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4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郝凯锋;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G06T7/30;G06T11/20;H04W4/02;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频 运动 目标 mac 地址 匹配 方法 | ||
一种视频运动目标与Mac地址匹配方法。其包括利用深度摄像头采集待检测场景中人体深度图像;利用Wi‑Fi探针采集人体携带的移动终端设备Mac地址和RSSI信号值;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平滑上述人体运动轨迹点集合和移动终端设备运动轨迹点集合,再分别将集合中的点连接而形成轨迹曲线;计算人体运动轨迹和移动终端设备运动轨迹之间的费雷歇距离,再计算轨迹映射成轨迹图像后两个轨迹图像之间的相关系数,将两者的结果综合后,输出目标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匹配结果等步骤。本发明优点:实现了移动终端设备的Mac地址与移动终端设备的持有人的匹配。使用人体运动轨迹和移动终端设备运动轨迹进行匹配,相比静态匹配而言,提高了匹配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互联网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将视频中的运动人物和其所携带的移动终端设备的Mac地址进行匹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将人与移动互联网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手机为例,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获取更多智能化服务。其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极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和目前的3G、4G技术相比,由于Wi-Fi热点具有成本低廉、建网方便等优点,因此人们在使用手机上网时更倾向于使用Wi-Fi上网。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年2月所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已达6.2亿,而大规模的无线网络覆盖使得网民的Wi-Fi使用率达到91.8%。因此,国内的大部分机场、车站等特定场所也设置了Wi-Fi网络,以方便乘客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网。
移动终端设备能够通过Wi-Fi上网是利用内置的无线网卡模块实现的,网卡自身有着独特的身份标识符——Mac地址。Mac地址作为网卡的物理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人们在日常出行中,作为主要移动终端设备的手机几乎不离身,而手机由于其在短时间内不会被更换的特性,可以将手机网卡的Mac地址作为持有人的辅助身份标识。而完成这一标识,就需要将人物所持移动终端设备的Mac地址与持有人本身建立对应关系。
因此,建立这种匹配关系对于机场、车站等特定场所的安防和旅客标识有着重大的意义。当这种匹配关系建立后,公安机关可以查询连接公共热点的Mac地址集合来搜寻已知犯罪嫌疑人的Mac地址,从而缩小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活动区域。随着Wi-Fi网络的更大规模普及,Mac地址与人的匹配对于公共安全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Mac地址的相关应用,高见,袁得嵛[基于Wi-Fi探针的预警系统设计与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89-93.]通过Wi-Fi探针分布式采集Wi-Fi网络中移动终端设备主动发送探针的数据包的Mac地址信息和SSID信息,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达到对大人流的预警和指定移动终端设备的行为轨迹分析,但该系统只是宏观上对Mac地址的浅层应用,无法将Mac地址对应到真实的人物。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554168A中公开了Mac地址匹配手机号码的方法,其可解决现有无法将上网手机地址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相匹配的问题。然而由于手机号码仍然属于一个虚拟世界的标识,将手机号码与Mac地址匹配仍然无法完成将真实人物与Mac地址匹配的任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频运动目标与Mac地址匹配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视频运动目标与Mac地址匹配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1)利用Kinect深度摄像头采集待检测场景中作为视频运动目标的人体深度图像,然后传送给与其相连的计算机,由计算机计算出人体在摄像机坐标系下的空间坐标,并进行坐标变换,得到人体运动轨迹点集合;
2)利用Wi-Fi探针采集人体携带的移动终端设备的Mac地址和RSSI信号值,然后将上述RSSI信号值进行优选,计算RSSI信号值差值,并建立RSSI信号值差值位置对应关系表;定位时利用获得的RSSI信息值差值通过查表方式反推出移动终端设备的空间坐标,进而获取移动终端设备运动轨迹点集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49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