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5437.1 | 申请日: | 2017-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7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蔡博;李岩树;李晓曦;贾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新斯盾油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40/25;C10N30/08;C10N30/12;C10N30/04;C10N10/04;C10N20/04;C10N6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油 天然气 燃料 发动机 润滑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汽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发动机复合添加剂15.8~17.4%、基础油150N 35.0~45.0%、基础油500N 18.0~23.0%、聚丙烯酸酯20.0~25.0%、乙丙共聚物0.3~0.5%;所述的发动机复合添加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聚醚胺25~28%、分子量为1500~2500的硼化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38~42%、聚醚10~13%、碱值在300mgKOH/g以上的高碱值环烷酸钙1.6~1.8%、纳米硅粉7~9%、聚二甲基硅醚0.03~0.05%、抗氧剂0.32~0.45%,余量为氢调的聚α烯烃 ;所述的聚丙烯酸酯由质量比为0.80~0.95的聚异丙基丙烯酸酯和聚正丁基丙烯酸酯组合而成,或者由质量比为0.25~0.30的聚正丁基丙烯酸酯和聚异丁基丙烯酸酯组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发动机复合添加剂16.2~16.8%、基础油150N 38.0~42.0%、基础油500N 19.0~21.0%、聚丙烯酸酯22.0~24.0%、乙丙共聚物0.38~0.45%;所述的发动机复合添加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聚醚胺26~28%、分子量为1500~2500的硼化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38~40%、聚醚10~12%、碱值在300mgKOH/g以上的高碱值环烷酸钙1.7~1.8%、纳米硅粉7~8%、聚二甲基硅醚0.04~0.05%、抗氧剂0.35~0.40%,余量为氢调的聚α烯烃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发动机复合添加剂16.6%、基础油150N 40.0%、基础油500N20.0%、聚丙烯酸酯23.0%、乙丙共聚物0.4%;所述的发动机复合添加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聚醚胺27%、分子量为1500~2500的硼化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39%、聚醚11%、碱值在300mgKOH/g以上的高碱值环烷酸钙1.75%、纳米硅粉7.5%、聚二甲基硅醚0.045%、抗氧剂0.38%,余量为氢调的聚α烯烃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酸酯由质量比为0.88的聚异丙基丙烯酸酯和聚正丁基丙烯酸酯组合而成,或者由质量比为0.27的聚正丁基丙烯酸酯和聚异丁基丙烯酸酯组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丙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在48.5~49.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汽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先按比例将组成发动机复合添加剂的各组分倒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然后继续往反应釜中倒入基础油150N 和基础油500N ,经过加热使温度保持在60℃,搅拌1h后;接着往反应釜中倒入聚丙烯酸酯和乙丙共聚物,搅拌均匀;取样检验,待检验合格后,导入成品罐中,经灌装、包装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样检验指标为:100℃运动粘度在14.3~14.7mm2/s范围内,开口闪点为240~242℃,倾点不高于-30℃,粘度指数为153~155,灰分为0.77~0.79%。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发动机润滑油在制备汽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润滑油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新斯盾油品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新斯盾油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54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