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尿素喷射控制方法和尿素喷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2127.2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1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帅;赵玉东;王印束;陈正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9/00 | 分类号: | F01N9/00;F01N3/2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 及其 尿素 喷射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尿素喷射控制方法和尿素喷射控制系统。所述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尿素喷射控制系统包括出口用于与排气管联通的尿素泵,所述尿素泵还连接有用于将尿素泵喷出的尿素送入排气管内的气源,气源与尿素泵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控制连接管路通断的空气电磁阀,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尿素喷射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尿素泵和空气电磁阀连接,并在发动机运行时控制尿素泵和空气电磁阀开启、在发动机未运行时控制尿素泵和空气电磁阀关闭。让尿素喷射的启停和发动机工作状态相关联,该方式大大节约了尿素的用量,而且也节约了高压气体的使用,减小用发动机制备高压气体的工作量,降低了整车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尿素喷射控制方法和尿素喷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汽车后处理装置需要向排气管中喷射尿素,尿素和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进而减少有害物的排放。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而言,尿素喷射的控制方法对节约尿素用量和降低整车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尿素喷射控制系统一般如图1所示:ON火开关7打开后,发动机ECU 8开始供电,与发动机ECU 8直接相连的尿素泵2和空气电磁阀7就开始工作,往排气管3中喷射尿素,直到ON火开关关闭,发动机ECU断电后, 尿素泵和空气电磁阀断电关闭,停止喷射尿素。这种控制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是发动机和电动机交替运行,当混合动力汽车处于混合动力模式时,电动机代替发动机提供动力,此时,发动机停止运行,不需要对汽车尾气进行处理,但此时发动机仍保持上电状态,导致尾气中尿素持续喷射,尿素的消耗量增加。而且,尿素在喷射过程中需要用到高压气体,尿素的大量喷射造成高压气体的大量消耗,而高压气体又是由发动机制备的,就导致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延长,整车的能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尿素消耗量、降低整车能耗的混合动力汽车尿素喷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尿素消耗量底、能耗低的混合动力汽车尿素喷射控制系统;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混合动力汽车尿素喷射控制系统的混合动力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尿素喷射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控制器监测发动机运行状况,在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时,控制器控制尿素泵和空气电磁阀开启进行尿素供应和气体供应,当发动机只上电未运行时,控制器控制尿素泵和空气电磁阀关闭停止尿素供应和气体供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控制器对尿素泵和空气电磁阀的控制采用分步式控制,在开始尿素喷射时,先开启空气电磁阀进行气体供应,再开启尿素泵进行尿素供应;在停止尿素喷射时,先停尿素泵停止尿素供应,再停空气电磁阀停止气体供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通过监测发动机ECU监测发动机运行状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尿素喷射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出口用于与排气管联通的尿素泵,所述尿素泵还连接有用于将尿素泵喷出的尿素送入排气管内的气源,气源与尿素泵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控制连接管路通断的空气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尿素喷射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发动机运行状态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尿素泵和空气电磁阀连接,并在发动机运行时控制尿素泵和空气电磁阀开启、在发动机未运行时控制尿素泵和空气电磁阀关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与尿素泵之间设置有尿素泵继电器,控制器与空气电磁阀之间设置有空气电磁阀继电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与发动机ECU连接且通过发动机ECU判断发动机运行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21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