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胞膜修饰纳米碳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2304.7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4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娜妮;王绪平;吴人杰;寿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6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静 |
地址: | 310007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胞膜 修饰 纳米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筛选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由细胞膜修饰的纳米碳球材料,及其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筛选的应用研究。一种细胞膜修饰纳米碳球材料,该细胞膜修饰纳米碳球材料由细胞膜修饰纳米碳球制得。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既能够发挥细胞膜色谱的选择性保留作用,又可以极大提高对活性成分的吸附量,为进一步药理活性验证提供实验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筛选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由细胞膜修饰的纳米碳球材料,及其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筛选的应用研究。
背景技术
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是创新性药物研究的源头性工作。由于中药作用的整体性、中药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抑制进展缓慢,成为制约中药现代化进程的瓶颈之一。长期以来,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基本借鉴了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的思路,即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再利用药理模型进行生物活性分析,或者利用药理模型对中药进行活性跟踪、分离和结构鉴定。这些传统的中药有效成分筛选思路已经不能真实反应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和整合作用的特点。因此,中药现代化研究亟需寻找适用于中药复杂体系的新研究策略。
细胞膜分离材料是将细胞膜键合到固定相表面的一种生物色谱分离材料,具有细胞膜的生物活性,使得中药复杂体系不需要传统的提取步骤,就能在细胞膜分离材料上实现活性识别过程,具有多组分-多靶标亲和能力。目前,仅有细胞膜色谱技术使用细胞膜分离材料,都采用大孔硅胶作为细胞膜的载体,即细胞膜-硅胶材料。细胞膜色谱技术为中药的活性成分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手段,但由于如下缺点:(1)中药成分浓度差异较大,但细胞膜-硅胶材料的吸附容量很低,容易饱和吸附高浓度成分,而难以识别大多数低浓度有效成分;(2)操作复杂。目前细胞膜固定相只用于色谱柱中,需要定制特殊规格的色谱柱空管,进行复杂的色谱填料装填过程,才能用于色谱研究。该过程需要的设备较多,手续繁杂,不利于细胞膜分离材料的普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细胞膜修饰纳米碳球材料,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既能够发挥细胞膜色谱的选择性保留作用,又可以极大提高对活性成分的吸附量,为进一步药理活性验证提供实验基础。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的细胞膜修饰纳米碳球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的细胞膜修饰纳米碳球材料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细胞膜修饰纳米碳球材料,该细胞膜修饰纳米碳球材料由细胞膜修饰纳米碳球制得。
作为优选,该细胞膜修饰纳米碳球材料由纳米碳球加入细胞膜悬液进行反应制得,所述的纳米碳球与细胞膜悬液的质量比为0.005~0.2:1~100。
作为优选,所述的纳米碳球选用富勒多聚糖微球。
作为优选,所述的细胞膜选用生物组织细胞膜或生物细胞细胞膜。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上述的细胞膜修饰纳米碳球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取纳米碳球材料,加入细胞膜悬液,所述的纳米碳球材料与细胞膜悬液的质量比为0.005~0.2:1~100;涡旋振荡5-100min,静置10-30h;5000-10000 rpm离心10-30min,沉淀用0.5-50mL缓冲盐溶液或生理盐水洗涤,制备成细胞膜修饰纳米碳球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纳米碳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称取 1-10g葡萄糖,溶解于20-1000ml蒸馏水中,搅拌5-30分钟,将葡萄糖溶液转入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水热釜中,将水热釜放到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在 100-300℃的恒温条件下水热反应2-20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棕色悬浊液,离心收集产生的碳球,分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 2~3遍,最后烘干,即得到纳米碳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未经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23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