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浪涌保护器的后备保护装置及电子保护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7368.6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4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毛海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未来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徐秋平 |
地址: | 2151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模块 浪涌保护器 后备保护装置 交流电源 压敏元件 输出端连接 输入端连接 电子保护 异常状态 火线 保护装置 放电元件 分闸状态 合闸状态 导通 零线 起火 防护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浪涌保护器的后备保护装置及电子保护设备,后备保护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保护模块,输入端连接至交流电源的火线,输出端连接至浪涌保护器的压敏元件;第二保护模块,输入端连接至交流电源的零线,输出端连接至浪涌保护器的放电元件;其中,待第一保护模块和第二保护模块处于合闸状态,浪涌保护器处于异常状态,第一保护模块切断其与浪涌保护器之间的通路;待第一保护模块和第二保护模块处于分闸状态,浪涌保护器处于异常状态,第一保护模块导通其与浪涌保护器之间的通路;或后备保护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保护模块,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和压敏元件。本发明能够防止压敏元件失效起火,同时在保护装置异常时仍提供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源浪涌及防雷领域,涉及一种保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浪涌保护器的后备保护装置及电子保护设备。
背景技术
雷电是由带电的云在空中放电导致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是造成电子设备损坏的重要原因,它威胁邮电通讯、电力、铁道、机场、石化、工控、军事等各个领域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电源线、信号线以及控制线等金属线路上安装电涌保护器(SPD)是雷电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传统SPD通常由压敏元件MOV(压敏电阻)和GDT(气体放电管)组成,SPD在通过多次雷击电流后,MOV失效通过持续电流会引起起火,而GDT由于遮流能力较差也需和MOV串连使用或仅用于N对PE的放电,传统的SPD后备保护常采用微型断路器或熔断器来进行保护,但由于熔断器的不可恢复性及小安培的微型断路器在雷击电流通过时瞬动机构会使微型断路器断开,使设备在二次雷击电流时损坏,如采用大安培的微型断路器,无法防护MOV起火风险。
现有技术研制了各种用于保护浪涌保护器的产品,例如采用电流检测来动作的SCB及专利CN204559121U等产品,却在浪涌保护器处于断开或异常状态时,无法继续保护电子设备,且无法防护压敏元件。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浪涌保护器的后备保护装置及电子保护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浪涌保护器处于断开或异常状态时,无法继续保护电子设备的缺陷,实以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浪涌保护器的后备保护装置及电子保护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浪涌保护器处于断开或异常状态时,无法继续保护电子设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浪涌保护器的后备保护装置,该后备保护装置设置在交流电源与浪涌保护器之间;所述浪涌保护器的后备保护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保护模块,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浪涌保护器的压敏元件;第二保护模块,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零线,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浪涌保护器的放电元件;其中,待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和第二保护模块处于合闸状态时,若所述浪涌保护器处于异常状态,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切断其与浪涌保护器之间的通路,以截止流向压敏元件的工频电流;所述工频电流源于所述交流电源;待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和第二保护模块处于分闸状态时,若所述浪涌保护器处于异常状态,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导通其与浪涌保护器之间的通路,以通过放电元件释放雷击浪涌电流;或所述浪涌保护器的后备保护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保护模块,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浪涌保护器的压敏元件;待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和第二保护模块处于合闸状态时,若所述浪涌保护器处于异常状态,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切断其与浪涌保护器之间的通路,以截止流向压敏元件的工频电流;所述工频电流源于所述交流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未来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未来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73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