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陶瓷用高耐磨透明微晶熔块釉和釉层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0146.X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2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肖卓豪;罗文艳;李秀英;汪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8/22 | 分类号: | C03C8/22;C04B41/86;C03C8/02;C03C10/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李玉峰 |
地址: | 333001 江西省景***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陶瓷 耐磨 透明 微晶熔块釉 制备 方法 以及 产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陶瓷用高耐磨透明微晶熔块釉,以二氧化硅、氧化铝及氧化镁为主要成分组成高熔点高硬度玻璃材料,以硼酸、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组成低熔点高硬度玻璃材料;再将这两种玻璃材料优化配比混合即形成本发明高耐磨透明微晶熔块釉。此外,还公开了上述熔块釉和釉层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产品。本发明通过配方的调整优化,经烧成后釉层内能够生成大量颗粒细小的微细晶体,在大幅度提高釉面耐磨性的同时,降低了对釉层光泽度与透过率的影响,从而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对高耐磨釉面陶瓷产品的需求,同时有利于促进传统陶瓷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陶瓷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陶瓷用釉料和釉层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产品,适用于有高耐磨需求的陶瓷墙地砖及广场砖等。
背景技术
随着近十几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建筑陶瓷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随着建筑陶瓷新装饰技术应用与产品类型的更新,釉面耐磨性较差的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建筑陶瓷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当前绝大多数釉面砖产品的耐磨级数均为4级、难以达到5级,特别是高端全抛釉砖和微晶砖产品的出现,加剧了建筑陶瓷产业对高耐磨釉料的紧迫需求,因此釉面的耐磨性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陶瓷材料行业的广泛关注。
目前,通过提高釉面硬度来改善其耐磨性已成为业界的共识,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加釉层玻璃结构的交联程度,实现釉面硬度和机械耐磨性的提高。例如,通过在釉料中引入超细刚玉微粉,以提高釉料中氧化铝的含量,由于[AlO4]与[SiO4]共同形成玻璃网络结构,增加了结构的交联程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釉面的耐磨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氧化铝虽然能够增加釉面硬度,但同时也会减少釉面的光泽度并增加釉面水波纹。这是因为瓷釉需要在1200℃左右实现玻璃化流动,以形成与坯体的紧密结合层并获得良好的表面性能,这限制了玻璃熔块中网络结构交联程度提高的幅度,因为高的交联度必将导致玻璃熔块软化温度与流动温度的显著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釉面的耐磨性,目前也提出了采用微晶玻璃熔块作为釉料的新思路,即通过对釉面实行微晶化处理,使釉面的硬度显著提高。然而,微晶的生长过程难以控制,且晶体在高温环境下极易长大,而粗大的晶体不仅影响釉层光学性能,而且容易导致釉面机械性能的恶化。因此,如何优化技术,使得在陶瓷烧成过程中釉层内生成大量颗粒细小的微细晶体,是提高建筑陶瓷釉面耐磨性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陶瓷用高耐磨透明微晶熔块釉,通过配方的调整优化,促使釉层内能够生成大量颗粒细小的微细晶体,在大幅度提高釉面耐磨性的同时,降低对釉层光泽度与透过率的影响,从而满足市场对高耐磨釉面陶瓷产品的需求,并促进传统陶瓷行业的转型升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建筑陶瓷用高耐磨透明微晶熔块釉和釉层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陶瓷用高耐磨透明微晶熔块釉,由高铝硅熔块、高硼硅熔块、高岭土组成;按照质量比所述高铝硅熔块∶高硼硅熔块=1∶0.3~0.8,所述高岭土的用量为高铝硅熔块与高硼硅熔块重量之和的1~3%;所述高铝硅熔块按照重量份数其组成为:二氧化硅50~65份、氧化铝12~20份、硼酸3~8份、氧化镁15~25份、氧化锆1~5份、硝酸钠1~6份;所述高硼硅熔块按照重量份数其组成为:二氧化硅78~82份、氧化铝1~5份、硼酸10~15份、碳酸钾2~5份、碳酸钠2~5份。
本发明熔块釉以二氧化硅、氧化铝及氧化镁为主要成分组成高熔点高硬度玻璃材料,以硼酸、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组成低熔点高硬度玻璃材料;再将这两种玻璃材料优化配比混合即形成本发明高耐磨透明微晶熔块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未经景德镇陶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01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