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1220.X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6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汪少华;李佳芯;施德华;贺春荣;何建强;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20/11 | 分类号: | B60W20/11;B60W20/14;B60W20/20;B60W30/182;B60W10/06;B60W10/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行 星排式 混合 动力 汽车 能量 管理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针对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方法,根据其功率分流原理进行对发动机,电机优化,使发动机、电机运行在高效率区,实现局部最优来达到全局最优的效果,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以双行星排式齿轮机构作为动力耦合机构,针对双行星排齿轮机构和发动机、电机的不同布置,其相应的工作模式会有很多,则在选取相应的工作模式下,设计出实时高效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对发挥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性能优势则尤为关键。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有发动机、动力电池以及两个电机,针对双行星排齿轮机构和发动机、电机的不同的布置会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根据整车需求功率,发动机或电机会单独驱动,或进行联合驱动,或电机进行制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发动机燃油消耗和电池等效燃油消耗率变化过程并不相同,此外还要考虑发动机的启停状态和电池的充放电切换,发动机不能频繁的进行启停,这样会使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受到很大影响,另外要考虑电池的充放电寿命,对SOC值进行相应的限制,要在考虑以上所有的基础上进行对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进行高效实时的能量管理。
目前关于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优化算法主要有基于规则的控制算法、瞬优化算法、全局优化算法。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它是一种通过设定门限值,限制发动机工作区间的,将发动机和电池的工作区间限制在高效率区间的控制策略。将电机作为动力系统中的灵活因素,根据汽车工况对发动机输出功率进行“削峰填谷”,从而优化发动机的运行;逻辑门限控制策略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但是这种控制策略的门限值事先已经设定好并且是固定值,因此它对工况及参数漂移的适应能力较差,并且其仅仅限制发动机工作在较高效率区,由电动机来提供余下的功率,没有考虑到电机的效率。瞬时优化算法,瞬态优化控制策略通过实时计算发动机和电动机在不同功率分配组合和不同工作点处的瞬时燃油消耗和排放,来确定最佳的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和工作点;通常的瞬时优化策略采用名义油耗作为控制目标.但计算量大,运行成本高,如何简化其计算量是相应的关键点;全局优化算法,全局最优控制策略是应用最优化方法和最优控制理论开发出来的混合驱动动力分配控制策略,运用相关的优化方法计算求得最优的混合动力分配控制策略,但是该算法比较复杂,计算量庞大,并且需要提前知道汽车行驶路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方法,来实现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高效管理。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双行星排式结构特征参数,选取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
步骤2:基于工作模式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方程;
步骤3:以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经济性为主,参考整车的能量利用率,引入多目标评价函数;
步骤4:基于规则的逻辑控制方法在软件中搭建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模型,软件选取MATLAB软件;
步骤5:对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模型,采用瞬时优化算法及电机制动反馈,通过求解评价函数得出发动机和电机的最佳工作点,并进行仿真验证。
所述步骤1中的工作模式分为:纯电动驱动、发动机单独驱动、发动机与电机联合驱动、再生制动、停车充电。
所述步骤2中的动力学方程如下:
①.纯电动驱动:
电池等效燃油消耗率:式中,为电池的等效燃油消耗率,ηdis为动力电池放电效率,pb为电池功率,HL为燃油低热值,HL=42700kJ/kg;
②.发动机单独驱动:
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式中,为发动机燃油消耗率,b为燃油消耗率,we为发动机转速,Te为发动机转矩;
③.发动机与电机联合驱动:
根据公式和结合该驱动模式下发动机与电机的转矩转速来确定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和动力电池的等效燃油消耗率;
④.再生制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12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