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层叠式构造的管片块间连接接头及利用其连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5121.9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1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朱海良;杨志豪;应卓清;黄德中;李开建;管攀峰;范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2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层叠 构造 管片 连接 接头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层叠式构造的管片块间连接接头及利用其连接的方法,该接头包括:埋设于相邻的两个管片块中的第一管片块内的第一连接件;以及埋设于相邻的两个管片块中的第二管片块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件,相对滑动所述第一管片块和所述第二管片块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卡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管片块与所述第二管片块对接连接。本发明的连接接头采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卡合固定第一管片块和第二管片块,在安装时仅需要将第二管片块相对于第一管片块滑动即可,实现了一步式(One‑Pass)简易拼装,安装省时省力,能够加快管片的拼装速度,节省施工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的单环管片中的管片块间的连接件,特指一种使用层叠式构造的管片块间连接接头及利用其连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盾构隧道是由若干预制管片通过纵向接头和环向接头拼装而成的结构,其中的单环管片由多个管片块通过环向接头对接形成,每环管片通过纵向接头对接连接,目前的纵向接头和环向接头主要是采用螺栓进行连接。
中国在先专利1(申请公布号为CN105649648A,发明名称为类矩形盾构隧道的管片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中公开有:在多个管片分块的接缝处均设置用于将相邻两个管片分块相互连接的螺栓,将每个螺栓设置在相对于整环管片的内环面的距离相同的位置。中国在先专利2(申请公布号为CN203796279U,发明创造名称为复合管片的抗剪结构)中公开有:抗剪结构通过在环向接头上设置双排环向螺栓孔以及与之相适配的凸榫、凹槽,以提高复合管片接头的抗剪承载能力。
上述的管片块间连接结构均为螺栓连接接头,螺栓连接存在以下缺陷:螺栓连接管理较为困难,包括接头刚度控制、导入轴力的扭矩控制以及扭矩系数控制;螺栓连接操作费时,使得施工时间较长;螺栓连接的管片环正弯刚度强,因负抗弯性低使得管片环变形大;螺栓孔和螺栓处易漏水以及螺栓孔的断面易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层叠式构造的管片块间连接接头及利用其连接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管片块间采用螺栓连接时存在的管理较为困难、操作费时施工时间长、螺栓复抗弯性低使得管片环变形大以及螺栓处易漏水和螺栓孔的断面易破损等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层叠式构造的管片块间连接接头,包括:
埋设于相邻的两个管片块中的第一管片块内的第一连接件;以及
埋设于相邻的两个管片块中的第二管片块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件,相对滑动所述第一管片块和所述第二管片块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卡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管片块与所述第二管片块对接连接。
本发明的连接接头采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卡合固定第一管片块和第二管片块,在安装时仅需要将第二管片块相对于第一管片块滑动即可,实现了一步式(One-Pass)简易拼装,安装省时省力,能够加快管片的拼装速度,节省施工时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埋设于对应的管片块内,不会对管片块的内表面造成破损,使得对接形成的管片环的内表面平滑,避免了开设螺栓孔产生的易漏水和易破损的问题。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设置的管片块的贴合面上,使得管片环的正、负弯曲具有同样刚度,使得管片环刚度也强,避免了由于螺栓设置在内环面上从而导致负抗弯性低使得管片环变形大的问题。
本发明使用层叠式构造的管片块间连接接头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于所述第一管片块的贴合面上留设有开口,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容槽;
所述第二连接件于所述第二管片块的贴合面上形成有向外凸伸的与所述开口相适配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容槽相适配的连接头;
相对滑动所述第一管片块和所述第二管片块时,所述连接杆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连接头卡设于所述容槽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管片块和所述第二管片块对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51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