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灾害性天气监测及车辆预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5716.4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8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东;罗晓春;刘新;黄亮;孙家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W1/14 | 分类号: | G01W1/14;G01W1/04;G01S13/95;G08G1/096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田凌涛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灾害性 天气 监测 车辆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灾害性天气监测方法,基于现有交通气象站设计,引入多普勒气象雷达观测资料,结合多普勒气象雷达观测资料具有范围大、时间分辨率高等特点,解决了现有道路气象监测中的不足,对无交通气象站的无监测区域实现了覆盖监测,有效提高了道路气象监测的覆盖率与准确率;本发明还涉及基于道路灾害性天气监测的车辆预警方法,进一步将道路受灾范围传递给路上驾车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前预警,并将个性化车况信息与灾害性天气风险相结合,更加准确的服务于车辆用户群体,能够高效、及时、准确的将道路突发灾害性天气信息传递给车辆驾驶员,保障了道路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灾害性天气监测及车辆预警方法,属于气象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道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目前主要采用在道路上布设交通气象站来收集降水量、能见度、路面温度、路面状况、风速等灾害性天气信息。但由于交通气象站布设数量有限,提供是主要是高速公路线上的区域,无法做到面区域的观测。同时现有的道路限速标准对于车辆限速是无差别对待,使得车辆无法根据其自身的特殊性进行合理规避风险。另外交通道路天气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传统道路电子牌显示需要等待道路管理人员根据目测再进行发布,存在反应速度慢的劣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现有交通气象站设计,引入多普勒气象雷达观测资料,能够有效提高道路气象监测的覆盖率与准确率的道路灾害性天气监测方法。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道路灾害性天气监测方法,基于道路上间隔距离所设置的各个交通气象站,针对全道路实现灾害性天气路段区域的监测,灾害性天气路段区域包括降雨灾害路段区域,实时执行如下系列步骤,针对全道路实现降雨灾害路段区域的实时监测更新;
步骤A. 分别获得各个交通气象站所监测道路区域的降雨量,然后进入步骤B;
步骤B. 判断是否存在所获降雨量大于预设雨量灾害阈值的交通气象站,是则将该各个交通气象站定义为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并将各个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分别所监测道路区域定义为降雨灾害路段区域,然后进入步骤C;否则判断全道路上不存在降雨灾害路段区域,针对全道路实现降雨灾害路段区域的监测结束;
步骤C. 分别针对各个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将以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位置为圆心、预设距离为半径范围,非交通气象站所监测覆盖的道路区域定义为该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所对应的非监测道路区域,然后由气象雷达数据库中调取该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所监测道路区域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并结合该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所获监测道路区域的降雨量,采用雷达定量测量降水方法,获得该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所对应非监测道路区域的降雨量,进而获得各个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分别所对应非监测道路区域的降雨量,并进入步骤D;
步骤D. 分别针对各个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判断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所对应非监测道路区域的降雨量是否大于预设雨量灾害阈值,是则该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所对应非监测道路区域为降雨灾害路段区域,否则该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所对应非监测道路区域为非降雨灾害路段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C中,由气象雷达数据库中调取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所监测道路区域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并结合该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所获监测道路区域的降雨量,采用雷达定量测量降水方法,通过构建Z-I关系,获得该雨量灾害区交通气象站所对应非监测道路区域的降雨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灾害性天气路段区域还包括指定道路气象因素灾害路段区域,所述针对全道路实现降雨灾害路段区域实时监测更新的同时,还包括实时执行如下系列步骤,针对全道路实现除降雨道路气象因素以外,指定道路气象因素灾害路段区域的实时监测更新;
步骤Ⅰ. 首先分别获得各个交通气象站所监测道路区域的指定道路气象因素数据;然后进入步骤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未经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57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