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6113.6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4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堪大;吉田直树;高野将美;山口茂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M7/02 | 分类号: | B62M7/02;B62J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车辆 | ||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体框架(12),其包含从立管(15)延伸至左右一对枢轴框架(17)的左右的主框架(16)、以及在后轮(WR)的上侧向后方延伸并对乘员骑跨的乘员座椅(29)进行支承的座椅框架(31),所述立管(15)将前叉(14)支承为能够转向,所述左右一对枢轴框架(17)将后轮单元(22)支承为绕枢轴(23)摆动自如;以及
空冷式的燃料电池单元(36),其在所述立管(15)的后方且所述枢轴框架(17)的前方搭载于所述车体框架(12),将所取入的外部空气用于氧气的供给以及设备的冷却,
所述燃料电池单元(36)在所述枢轴(23)的上方朝向后方开设有排出口(53),
所述座椅框架(31)由被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6)并且与所述排出口(53)连接的筒体构成,该筒体将从所述燃料电池单元(36)排出的废气引导至所述乘员座椅(29)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鞍乘型车辆还具有燃料箱(42),该燃料箱(42)与所述燃料电池单元(36)连续地向后方延伸,收纳于所述筒体内,将蓄积的高压氢气供给到所述燃料电池单元(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框架(31)具有:下体(31b),其承受作用于该座椅框架(31)的全部载荷,并支承所述燃料箱(42);以及上体(31a),其从所述乘员座椅(29)承受载荷,覆盖所述燃料箱(42)的上方,在车辆完成状态下相对于所述下体(31b)装卸自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框架(31)由导电性部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框架(31)在调压阀(43)的上方具有开闭部,该调压阀(43)被设置于连接所述燃料电池单元(36)与所述燃料箱(42)的燃料供给路径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框架(31)的前端与划分出所述排出口(53)的架体(55)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架体(55)与所述座椅框架(31)之间夹有密封部件(56)。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框架(31)具有安装部(59、61),该安装部(59、61)被设置于所述座椅框架(31)的前端的外方,并安装于左右的主框架(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611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