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6113.6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4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堪大;吉田直树;高野将美;山口茂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M7/02 | 分类号: | B62M7/02;B62J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即使在使用燃料电池时也能够实现更高效的通气。鞍乘型车辆(11)具有空冷式的燃料电池单元(36),燃料电池单元(36)在立管(15)的后方且在枢轴框架(17)的前方搭载于车体框架(12),将取入的外部空气用于氧气的供给以及设备的冷却,燃料电池单元(36)在立管(15)的下方朝向前方开设有外部空气的取入口(38),在枢轴(23)的上方朝向后方开设有排出口(53),座椅框架(31)被安装于主框架(16),具有兼有将从燃料电池单元(36)排出的废气引导至乘员座椅(29)的后方的排气管的形状的壳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燃料电池的鞍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一般已知具有燃料电池的鞍乘型车辆。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鞍乘型车辆具有根据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化学反应生成电力的燃料电池。在燃料电池中组合有空冷式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从空气的排出口排出废气,所述排出口开设在燃料电池的前低后高地倾斜的下表面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862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鞍乘型车辆中,来自下表面排气口的排风吹到下方的部件,难以实现高效的通气。其结果为,在取入来自取入口的空气时,冷却装置内的冷却风扇需要很大的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即使在使用燃料电池时也能够实现更高效的通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具有:车体框架,其包含从立管延伸至左右一对枢轴框架的左右的主框架、以及在后轮的上侧向后方延伸并对乘员骑跨的乘员座椅进行支承的座椅框架,所述立管将前叉支承为能够转向,所述左右一对枢轴框架将后轮单元支承为绕枢轴摆动自如;以及空冷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其在所述立管的后方且所述枢轴框架的前方搭载于所述车体框架,将所取入的外部空气用于氧气的供给以及设备的冷却。燃料电池单元在所述枢轴的上方朝向后方开设排出口,座椅框架被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由将从所述燃料电池单元排出的废气引导至所述乘员座椅的后方的筒体构成。
根据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结构的基础上,鞍乘型车辆还具有燃料箱,该燃料箱与所述燃料电池单元连续地向后方延伸,收纳于所述筒体内,将蓄积的高压氢气供给到所述燃料电池单元。
根据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座椅框架具有:下体,其承受作用于该座椅框架的全部载荷,并支承所述燃料箱;以及上体,其从所述乘员座椅承受载荷,覆盖所述燃料箱的上方,在车辆完成状态下相对于所述下体装卸自如。
根据第四方面,在第二或者第三方面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座椅框架由导电性部件构成。
根据第五方面,在第二~第四方面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座椅框架在调压阀的上方具有开闭部,所述调压阀被设置于连接所述燃料电池单元与所述燃料箱的燃料供给路径中。
根据第六方面,在第一~第五方面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座椅框架的前端与划分出所述排出口的架体嵌合。
根据第七方面,在第六方面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架体与所述座椅框架之间夹有密封部件。
根据第八方面,在第六或者第七方面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座椅框架具有安装部,该安装部被设置于所述座椅框架的前端的外方,并安装于左右的主框架。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由于从燃料电池单元至后方的筒体的排气管确立了直线形的通风路径,因此在进行外部空气的排出时实现了高效的通气结构。除此之外,由于引导废气的筒体支承乘员座椅,因此能够省略乘员座椅所固有的座椅导轨这样的部件,从而能够使鞍乘型车辆轻量化。
根据第二方面,在燃料电池单元的工作过程中,燃料箱因绝热膨胀而被冷却,但是通过燃料电池单元的排热使得冷却效果缓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61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