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风力悬浮推进和地面滑跑两用的智能代步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9325.X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4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大勇;鲁志东;熊知越;张悦迪;曹翔;周庭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祗志洁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风力 悬浮 推进 地面 滑跑 两用 新型 智能 代步 工具 | ||
1.一种基于风力悬浮推进和地面滑跑两用的智能代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地面滑跑系统、风力悬浮系统、控制协调系统和电力驱动系统;风力悬浮系统和控制协调系统安装于框架内部,电力驱动系统为地面滑跑系统和风力悬浮系统提供动力;
所述的框架包括底座和外壳;底座包括底座面板、涵道风扇安装槽、涵道风扇出风口和电池箱安装槽;底座面板为椭圆状蜂窝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上对称开设有涵道风扇出风口以流通气流;底座面板中部设电池箱安装槽以安置电力驱动系统;外壳包括外壳面板、四周隔框、中央隔框、涵道风扇保护罩和涵道风扇进风口;四周隔框和中央隔框将涵道风扇分成A、B、C、D四组,中央隔框与电池箱安装槽尺寸相同,四周隔框连接外壳面板与中央隔框;外壳面板上在风扇进气位置开涵道风扇进风口,并安装涵道风扇保护罩;
所述的地面滑跑系统包括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分别通过前轮组件安装片和后轮组件安装片安装在所述的底座下表面;前轮组件上设置有前轮驱动电机;
所述的风力悬浮系统包括涵道风扇,涵道风扇与涵道风扇安装槽配合以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的控制协调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涵道风扇调速器、压力传感器、右前轮电机调速器和左前轮电机调速器;控制模块包含陀螺仪、接收器、GPS模块和激光高度计;每一个涵道风扇都配置一个涵道风扇调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感知操纵者脚部压力,使得智能代步工具只在其上承载有人的情况下工作;当滑板在地面滑跑时,涵道风扇不工作,电力驱动系统为前轮驱动电机供电,控制模块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操作者脚部压力,输出控制信号到右前轮电机调速器和左前轮电机调速器,实现滑板的加速、减速以及转向;当滑板离地悬浮飞行时,前轮驱动电机不工作,电力驱动系统为A、B、C、D四组涵道风扇供电,控制模块根据陀螺仪和GPS模块、激光高度计传输的信号控制涵道风扇调速器,继而控制涵道风扇电机转速,涵道风扇电机带动涵道风扇叶片转动,实现滑板的风力悬浮推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代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B、C、D四组涵道风扇,每组涵道风扇数目相同,且在滑板上对称均衡分布;A、B、C、D四组涵道风扇分别位于滑板的左端、后端、右端和前端,A、C组涵道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同,B、D组涵道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同且和A、C组涵道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代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涵道风扇共有12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932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